
請告訴臺灣人,我們支持他們——專訪《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下篇)
文/愛麗絲
*此專訪共兩篇,上篇👉🏻最好的廚師都是說書人——專訪《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上篇)
「為什麼二十一世紀還會發生俄烏戰爭這種事?」
這回沙博爾夫斯基帶著新作《克里姆林宮的餐桌》(Rosja od kuchni)訪台,此書花費兩年採訪、搜集資料,沙博爾夫斯基笑稱之後迎來八個月「毫無進度地延宕(procrastination)」,實際書寫約四個月。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中,主角廚師們曾替末代沙皇、列寧、史達林、戈巴契夫與普丁服務,經歷共產革命、大饑荒、世界大戰、太空競賽與車諾比核災。由廚師們講述歷史上的重要時刻,結合報導文學,加上烹飪食譜,刀叉之間,進一步剖析俄羅斯政治。沙博爾夫斯基透露,在與美國出版商討論新書主軸時,俄羅斯政治是令美國出版商最感興趣的主題,「我想美國理解現在全世界都明白的一件事:俄羅斯在國際安全中扮演關鍵角色。」
俄烏戰爭爆發後,沙博爾夫斯基抵達波烏邊境擔任志工,開車載送烏克蘭難民。烏克蘭在戰爭下挺住的堅韌,幾乎保衛了波蘭與世界各地的安全,沙博爾夫斯基更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正因看到俄烏戰爭的慘烈,或許會對武力統一臺灣三思而後行,「如果烏克蘭倒下,我想波蘭會是普丁下一個目標,習近平也可能在數月後揮軍攻打臺灣。」沙博爾夫斯基深知波蘭、烏克蘭與臺灣有許多相似之處——強鄰蠢蠢欲動,持續否認我們的存在與權利。

波蘭與俄羅斯的歷史糾葛長達四百年,俄羅斯軍隊泯滅人性的暴行,令沙博爾夫斯基憤怒而詫異,「從歷史教訓中,我們眼見無數殘酷戰爭造成的錯誤、為此付出高昂的人命代價,早該明白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平共處,但很遺憾,仍有國家無法理解這個道理。」俄羅斯於烏克蘭的圍城戰術,更令沙博爾夫斯基抨擊這簡直倒退回中世紀,「他們毀壞一切,讓所經城市成為焦土,這不只是泯滅人性的戰爭罪與災難,這幾乎令人汗顏且尷尬,為什麼二十一世紀還會發生這種事?」
自由不如呼吸般簡單,而是永不停止的挑戰
烏克蘭為保家衛國的慘烈犧牲,是替自由所付的代價。一如沙博爾夫斯基在台出版首本著作《跳舞的熊》(Tańczące niedźwiedzie)所言,「這本書談的正是我們為自由付出的代價,自由是永不停止的挑戰。」
在保加利亞,跳舞的熊長年被豢養訓練,遭受殘忍對待——馴熊師可能以酒精灌醉熊、敲碎熊的牙齒、鞭打並擊潰牠們的自信,只為讓熊聽命模仿、因人起舞。2007 年,保加利亞加入歐盟,馴熊師與跳舞的熊不再合法,跳舞的熊由動保組織帶離馴熊師,這群從來不知自由為何物的熊,一步步從頭學起——如何生活、如何冬眠、如何替未來打算。

這些重新學習與適應的體驗,有美國讀者將其與奴隸制度的終結、酒精成癮者的治療相提並論,更重要的是,這與從極權轉型民主的國家如出一徹。
有時,自由令人疼痛——脫離極權統治,失業、失能的陣痛期讓人可能懷念從前,一如即便早已脫離馴熊師,見人靠近仍不自主以兩條後腿站立,只為得到記憶中那顆糖的熊。
我們準備好替自由付出代價了嗎?
「自由不是像呼吸般容易的事。」沙博爾夫斯基指出,三十多年前蘇聯解體,但俄羅斯從未放棄荒唐的統一大夢,烏克蘭則從未停止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俄烏戰爭彷彿因俄羅斯過往自顧不暇的國力推遲至今,而烏克蘭毫不畏懼,直到此刻仍替自由浴血奮戰。
請告訴臺灣人,我們支持他們
《跳舞的熊》寫自由的代價,《獨裁者的廚師》與《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在餐廚光景間拆解獨裁政權的謊言。當沙博爾夫斯基啟程至臺灣宣傳書籍時,波蘭友人們紛紛要他務必轉達對臺灣的支持。

「《跳舞的熊》是我對極權主義的隱喻,《獨裁者的廚師》與《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不只是關於廚房飲食的書,我寫的是生活在虎視眈眈的強鄰之下,波蘭、烏克蘭、臺灣,我們之間相似的命運。」
天生的說書人,下一本書是?
「說實話,我更喜歡當受訪者呢,」總在採訪中抽絲剝繭,也曾碰過無理且無禮的受訪者,沙博爾夫斯基笑稱自己受訪時,難得能讓腦袋稍作休息,即便不知道怎麼回答也無妨,「那讓我重新思考,有益腦袋健康啊。」

採訪耗腦,書寫更是耗神,談及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沙博爾夫斯基不假思索答道「絕對是寫作本身。」坦言自己寫作時是完全不同狀態的人,「如果可以,我很想回家鄉住處閉門一個月,不見任何朋友、不下廚,只點外賣披薩來吃,趕快完成累人的寫作。」而書寫非小說作品,讓沙博爾夫斯基必須花費大把心力採訪、求證筆下每一項細節,為事實查核奔忙,但這也讓他能旅行各地。
更年輕些時,沙博爾夫斯基曾擔任水手,熱愛令人驚嘆的自然絕景。他曾於瓦努阿圖共和國(Republic of Vanuatu)觀察火山熔岩;聽聞義大利資深同業退休後在肯亞買了幢傳統住宅(Finca)任職國家公園,每日與大自然及動物為伍,沙博爾夫斯基躍躍欲試,夢想退休後要駕著遊艇,航向南阿根廷,遍覽自然風光。
走遍天涯海角,沙博爾夫斯基和各式有趣的靈魂碰撞,不僅寫入字裡行間,也成為生命中的寶貴緣分。古巴強人卡斯楚(Fidel Castro)的廚師喚沙博爾夫斯基「我的朋友(Mi amigo)」、邀他上船釣魚,「這就是我的工作最美好之處——總是遇見特別的人,聽見特別的故事。」

而沙博爾夫斯基無疑是天生的說書人。
下一本書是什麼?他透露也許是從廚房視角出發,撰寫形塑世界、改變歷史的料理,甚或將歷史時刻與搖滾巨星結合,「結合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廚師和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廚師所說的故事,聽起來挺有趣的吧?」但這或許僅是其中一個選項,沙博爾夫斯基笑稱寫完廚師的故事後,他還想再回去寫熊。這回第二次訪台,除了新書宣傳,沙博爾夫斯基心心念念的,是親自探訪臺灣黑熊的棲息地,可惜礙於繁忙行程只得作罷。
「說不定哪天我會寫關於臺灣黑熊的犯罪小說喔,」沙博爾夫斯基眨眨眼,我們彷彿看到下個故事悄悄成形。

自由是永不停止的挑戰:
- 每一隻退休的跳舞熊,都會經歷自由開始帶來疼痛的時刻
- 在克里姆林宮,用餐是強人們唯一說真話的時刻
- 最好的廚師都是說書人——專訪《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上篇)
- 一個人即便走過煉獄,口味依舊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