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知識和社會溝通,所以邊讀,邊走──專訪李明璁

文/犁客 「李明璁、讀,和走,三者互為因果;」李明璁說,「這書名想很久啊。」 從2009年出版散文集《物裡學》之後,李明璁陸續主導幾本音樂相關主題書籍的統籌策劃、出版短篇小說集《Rock Moment》電子書,在許多網路媒體及平面報刊雜誌上寫評論文章;十年過去,等到2018年,讀者才盼到《邊讀 邊走…

獨立思考,讓家裡的黑羊擁有更大的世界──專訪新井一二三

文/犁客 「那時和朋友喝酒時情緒會突然爆發,失控痛哭,把朋友嚇一跳;」新井一二三說,「所以我意識到:再不處理這個狀況,我連日常生活都會受影響。」 雖然新井一二三說得輕描淡寫,但不難想像她當時煎熬的心情。 1991年,新井一二三在加拿大,一面唸政治和新聞,一面當記者。心裡的情緒問題一直困擾著她,她求助…

我們自午寐的咖啡館歸來——與駱以軍談《匡超人》

文/留婷婷;人物攝影/Wu René 吳翛 前世今生《匡超人》 年初出版的《匡超人》,是駱以軍的第八本長篇作品,同時,也是其創作生涯中的第十三部小說,與第二十二本個人著作。作家的書量可觀,若是再納入許多並未被收成一集的專欄文章、他人作品的序跋與近期「字母會」的多篇產物,則整體的文字量更是超乎想像。彷…

一心追求幸福,可能會忘記殘酷又悲哀的真相──側記平路《袒露的心》新書發表會

文/林宣瑋 悲傷是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元素,似乎每位作家都可以信手捻來。角色可以在字裡行間恣意灑淚,淚水如斷線珍珠遍灑玉盤。悲傷好像很容易,也很浮濫。 但真正的悲傷,卻是筆墨難抒的痛。悲傷不是一種技術,它是一種生命中難以承受的痛。 把悲傷用文字袒露給讀者,將傷口撕裂讓旁人觀曉,又更是痛上加痛。 但平路…

悲傷不再是忘不了的慟,而是記憶裡的光──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新書發表會

文/犁客 臺上兩人以和聲方式唱起民歌〈夢田〉的時候,臺下的觀眾拍起了手。唱歌的人或聽歌的人都可能有過這種經驗,那是一種「自己欣賞的民歌手唱出自己欣賞的歌」時的愉悅;奇妙的是,這回這件事沒發生在演唱會,而在新書發表會場。 唱歌的人,是作家郭強生。 2015 年底,郭強生出版最新散文作品《何不認真來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