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被回憶守護著,才能夠一直活下來 發表於 19 8 月, 2021 By 果子離 Photo Credit: Unsplash 就別再問什麼「閱讀有什麼用」或「文學有什麼用」的老話題了,在萬般皆下品,唯有「學歷」高的年代,在比財富比地位的年代,只要無助於名利,往往被視為無用。文學、藝術、體育、休閒、娛樂等,都是調劑身心用的,不要沉溺其中。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OQLIQ】融合都會美學的低調極簡 在正式與休閒之間的街頭穿著 發表於 7 3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洪琪和林家豪堅持將在地美學與東方元素融入衣著設計。從店面開始,企圖改變穿搭普遍存在的侷限思維。(圖片授權/小日子享生活誌) 文/林郁馨 攝影/陳志華 服裝像是行動的建築,口袋是窗戶,衣領則是門面入口。建築代表著城市的樣貌,衣著則是你我獨特的形貌與態度。 身為住在老城區的臺南人,我從小到大讀的學校都在南門路的兩側。當我和夥伴家豪開始設計服裝後,才發覺時常帶給我們靈感的傳統元素其實都源自深刻的文化底蘊;如同古厝山牆下的鳥踏,是讓候鳥遠道而來休憩的角落,古代的建築設計竟如此體貼動物的生活,平衡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她讓人對「畫畫」改觀──《Fireflies in the Dark》,一個在集中營裡教畫的故事 發表於 19 5 月, 2015 By Wolf 文/馬尼尼為 大部份人認為,畫畫是休閒時幹的事、不是日常之中必需的事、不是有用的事。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在生活條件苛刻的納粹集中營裡,竟然有人畫畫。當然,你一定知道《安妮的日記》,同樣的,只要有筆有紙,就會有人畫畫。本書作者走訪博物館,訪談四名曾被弗莉德拯教的倖存孩童以及其他相關人士,例如弗莉德生前非猶太籍的朋友。(書中有個數據:15,000 個進入此集中營的孩子,只有 100 名存活)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