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計畫

文/怪熊 你記得嗎,去年我們剛經歷一場佔領運動。有些人住得近或者比較能自己支配時間,親身到場;有些人住得遠或者抽不開身,透過各種媒介矚目。無論到不到場,應援、反對這場運動或者有所保留等各種意見形成難以計數又指數擴散的小圈圈,終於把台灣各地的人捲進大半,一起關注立法院議場與周邊的動向。 當時我們可能受…

318一週年,用閱讀縫心上的疤

文、圖/正好 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她一針一線,努力縫著去年大約這時買的大包包,包包的背帶厚實舒適,卻從肩頭連接背包的地方斷掉了,用簡單針線包裡的工具手縫不太容易,但她縫得甘之如飴。 這個包包自從去年3月24日後再也沒有背過了,那天在她被丟出行政院的過程中,包包被鎮暴警察扯壞,她本來打算讓這個…

新聞E論壇:基於對新聞價值的肯定,我們成為同路人

文/新聞 E 論壇 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晚間,發生了台灣史上第一次人民占領立法院事件;三名台大新聞所學生,即刻利用身邊的手機與電腦報導現場,爾後臨時號召組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採訪團隊。當一個準新聞從業者遇到這樣的事件時,是如何看待自身角色,並採取行動?又是什麼,讓一群準新聞從業者,選擇「記者」這個身分位…

社會運動有賺有賠,療傷止痛不期不待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Jim Fischer 文/怪熊 港府一個不小心,本能連消代打「挺」過的學生抗議,在天橋與大樓間燎原,演變成大規模市民運動。從中環到銅鑼灣,零星自發的港民與有組織經驗的運動者,「串謀」出六、七處聚集點,任憑港警橡膠彈和催淚彈齊發,天瀑雷雨,人潮散了又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