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慧真 雲林台西鄉自救會成員吳日暉開車來接我們,初次來到麥寮,想瞭解六輕的外地人,通常找他當「導遊」,幫忙導覽六輕周圍的地景。 在緊鄰六輕的雲林長庚醫院,我們與另一個導覽團狹路相逢,那是由台塑企業贊助、電視公司主辦的主播記者培育夏令營,三十幾位高中生免費參加,得到可進入一向門禁森嚴的六輕廠區採訪…
文/何榮幸 過去三年多,每一次跟南臺灣石化工廠附近的人們告別,心裡總有股難以言喻的淡淡哀傷。這片土地已經與石化工廠整整共存了近兩萬個日子,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一千多個日子見證這片土地承受的哀傷,以及發現在絕望中奮起的公民力量。 沒有這一千多個日子的南北穿梭,我們不會深刻看見這樣的對比與荒謬: 當大臺北…
文/犁客 「當記者必須要能對自己採訪的事件提出解答,否則就不算合格的記者。」 大多數人認為記者應該是客觀的事件記錄者,不是帶著主觀選邊站的意見表達者,但胡慕情到《立報》上班的時候,主管成露茜卻這麼對她說。這句話超越大多數人原來對記者工作的想像。 小時候接觸兒童版《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時,胡慕情就…
2014 年 11 月 27 日,一個看似尋常的日子,卻有一位具有無比影響力的企業家離我們遠去。台塑集團的掌門人王永在先生,在這一天離開人世,享壽九十三歲。報端上雖然只有不算太大的篇幅揭露這則訊息,但回顧王永在先生的一生,卻對臺灣實業界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當然,說到王永在先生,大家會立刻聯想…
文/鳳梨 前一陣子,網路瘋傳臺灣各縣市的特徵,太有趣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臉書上瘋轉,同事則不斷站起來:「才不是,我是xx縣的,哪有這麼誇張」、「沒錯沒錯,我家就是這樣」。我看到基隆的那則,大笑不已,第一條是:「不管去哪都要帶傘」哈哈哈哈哈哈哈,住在南港一帶的也一樣啊! 不過第十九條有點悲傷:「客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