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來個寫作練習遊戲。設若我講一個概念,如何將它化為詩句?我說的是這件事:當一個人有困擾、傷痛、煩憂,總盼望有人傾聽、安慰或鼓勵,但知音少,感同身受者不多,因此往往得到不痛不癢的回應,甚至於出現諸如對憂鬱症患者說:「想開點就好了,你就是⋯⋯所以才⋯⋯」這類吐血三升的回響。 當一個人沈落時,最需要的是…
文/編輯 董秉哲 製作本書過程中,遇見聖哲的機會不高,可不知為何都有一種彷彿大學同學久違小聚閒談的錯覺,合約是幾年前簽訂的,時間過得很快,人生卻漫長如泥:棉花糖休團了、他走入婚姻了、他決定改寫小說了、他轉幕後又幾經波折毫不順遂、然後他一邊經營起購物社團(沒變的是他髮型一直處在非常可愛的狀態)…可無論…
文/凱特文化主編 董秉哲 已經忘了如何收到謎卡的稿件,究竟是她投遞而來或我尋得了她其實緣由早被我忘在順向的時間裡,似乎是因為縱身在他的旅行文字與攝影畫面裡太久而讓人暫且忘了時間的真實性,一如隨她的心境幽微轉折在細細描述裡的歐亞交界異國境地,因為更為強烈的人情義理、土地色澤、文化意識等等狂浪潮不斷往臉…
文/凱特文化主編 董秉哲 想起初次出差東京,震撼於日本人那種近乎神經質而暗地拉扯眾人步伐的群體意識力量。我們在六本木高樓餐廳的透明電梯下降過程中,望見對街一間便利商店的兩組男性上班族群,其一是透過大面落地窗可見擠在漫畫雜誌週刊區埋頭苦讀,另一是在店外街角的煙灰缸處定點吸煙,他們共有的辨識是非常有質感…
文/董秉哲 凱特文化主編 每當思緒困頓或者情緒莫名哀愁之際,我便開始關心整潔。辦公桌面的塵灰必須反覆淨除、書冊的排序、電腦螢幕的陳設角度、座位隔板上一張張註記了待辦事項的便利貼以及彩券、出版計畫等等紙箋之排列與對齊(當然也需顧及療癒小物是否擺置得宜、日常藥品是否皆標籤朝外)…彷彿對自身的嘮叨與叮囑,…
文/阿春爸 這段時間以來,很謝謝書中記錄的所有人,謝謝你們給了台南這麼多故事,讓這片土地如此精采。出外工作時我總是被稱呼為老師,但你們都是我的老師,如果我懂了很多事情可以幫忙傳遞,也都是因為有你們這群老師們的指教。 這次寫的內容,我一開始就沒有將它定位為吃吃喝喝的旅遊書,而是想告訴大家更多在地的故事…
文/董秉哲 主編 後來發現,無論營養健康與否,決定性的關鍵純粹是慾望作祟。 記得那上午,充滿著樂活悠哉感,青田街底的咖啡館剛開,無須訂位,我們選庭院座位,空氣裡有一股春末獨有的生機搔弄而致的微細燥熱。安安靜靜,對話過程中,自己是凝神的,近乎一種來自師長的耳提面命,我像是幼稚無知的小鬼,一邊檢視自己現…
文/劉育志 「嘿!這算什麼啊!」胡醫師義憤填膺地說:「那是復健科的病人,我是去幫忙的『路人』,怎麼會把我當成了兇手?」 醫院秘書委婉地講:「胡醫師不只有你被告,那位病患的主治醫師、住院醫師、整個急救小組、和所有曾經出手協助急救的醫生護士都被告進去了。」 「啥?還能這樣搞?」 「嗯,這種訴訟策略就是把…
文/凱特文化主編 董秉哲 近年,總能經由各大小開放或獨立媒體得知,種種醫療糾紛與似乎無以挽回的醫療環境品質低落,這其中的「低落」,包括了懸殊的醫病比、醫護人員勞動力過度以及因而可能導致的不信任感、資源分配不均、缺乏體貼等等醫病衝突。 在當今這位處於手術刀下的年代,道德論述無限上綱,所有事物皆宛如刀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