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武林或許並未消逝,而是在大時代中不顯眼了

如果不看文案,直接閱讀《俠隱》,幾十頁讀下來,可能察覺不出這是一部武俠小說;如果看過資料,知道《俠隱》是武俠小說,可能懷疑自己記錯了,讀到近百頁,愈讀愈納悶,說好的江湖武林呢?幫派門派呢?怎麼一場架也沒打呢?什麼招也沒使出來? 莫說沒有武俠故事,連個高潮起伏的故事都沒有,全是日常起居、日常對話。作者…

他在拆胡同建環道最激烈的時代,以此書觀看北京當年的迴光返照。

文/王德威 北京(或北平)敘事是臺灣及海外文學的一個小傳統。1970年代,唐魯孫(1915-1985)以一系列追懷古都飲食風情的文字引起廣大迴響。一時之間,像是號稱”老蓋仙”的夏元瑜(1913-1995)、名報人及小說家陳紀瀅(1915-1997)、學界耆宿梁實秋(1920-…

民國北平的最後一瞥/《北平無戰事》

文/廖彥博 《北平無戰事》是一部精彩萬分的懸疑諜戰小說,之所以精彩,除了情節之外,還在於小說的時空背景:那令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九四八年北平城。 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關於「民國」的符號在我們身邊仍然隨處可見:買早點時從口袋掏出有蔣中正頭像的硬幣、報紙或公文書上的民國年號、以及不一定出得了台灣島的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