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之交的【讀墨使用祕技】照例要分析一下「年度閱讀報告」,閱讀總時數和閱讀總數量在讀者的努力參與之下,2022年再度破了之前的紀錄,感謝大家的閱讀力,2023別忘了繼續讀好讀滿! 不過,這回除了以上資料,萊斯里還向大家分析了男女讀者大不同的閱讀選擇──鄉親啊,難道我們這回要用年度閱讀報告來戰男女嗎!…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最早讀到史景遷的《胡若望的疑問》是唐山書店的版本,那時候給我留下的強烈印象,在後來讀到麥田版的《婦人王氏之死》,再次重現。 當時,除了《追尋現代中國》,我還沒有讀到更多史景遷的著作,但隱約覺得史景遷對「人」的興趣,高於時代與事件,構成歷史的要件是「人」…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英裔美籍中國史學家史景遷在台灣有多種著作,最著名的除了《追尋現代中國》以外,還有《太平天國》、《毛澤東》、《天安門》等等,在其「理解近代中國,應從十七、十八世紀(明末)起」的主張之下,有最起始的博論《康熙與曹寅》,及其後的《大義覺迷》、《陶庵夢憶》等,都…
生活在台灣,如果你在解嚴之前接受國民教育,可能會覺得我們的國家強盛了五千年但從19世紀接到20世紀的時候一直被全世界欺負。如果你在解嚴之後接受國民教育,可能看法就會不大一樣,甚至會發現學長姊們認為的那個「我們的國家」,其實好像,呃,那個是「我們的」國家嗎? 權力階級創造替自己有利的歷史,掌權人士宣傳…
大家都知道,歷史常是由勝利者寫的。獲得話語權的那一方容易透過歷史美化自己的手段、醜化對手的行為。這行徑多少不大誠實,不過也不難理解──甭說國家領導者那個階層的人物,隨便一個小朋友可能都會做這種事。 雖然歷史常是由勝利者寫的,但本國國民所知的歷史,有些成分得算是由失敗者寫的。老實說這也不能算完全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