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利用現實生活形塑小說的手法需要負很大的責任,」川特.戴爾頓說,「這些責任讓我輾轉難眠,這本小說出版之後,直到今天我都還感覺得到這些責任。」 透過現實寫作,或者,直接描述現實,對戴爾頓而言並不陌生──他是澳洲的得獎記者,這種形式的工作原來就是他的職業;不過,戴爾頓小時候鍾愛的,是虛構故事。…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書籍簡介裡讀到某種照樣造句時,俺大約都會皺眉頭。這種照樣造句不只會出現在書籍簡介裡,只是俺的工作與賣書有關,對書籍簡介比較敏感──書籍簡介的作用在協助讀者認識一本書、勾引讀者對內容產生好奇,誘惑讀者把自己的血汗錢奉獻出來;也就是說,書籍簡介在很多…
文/犁客 曾經聽過一個論點,指稱小說當中的「青少年成長情節」對成年人而言頗無聊。 因為許多物事或經歷在我們年紀尚輕的時候看起來神奇,但長大後就沒了那層奇妙色彩──這當然是因為我們在成長之間心境改變了、不再像年幼時那般對世界充滿奇想,但,大家實際點吧,這也是因為很多物事或經歷的確很平常,沒什麼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