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黎、張芬齡 俳句是日本詩歌的一種形式,由(「國際化」後經常排列成三行的)五、七、五共十七個音節組成。這種始於十六世紀的詩體,雖幾經演變,至今仍廣為日人喜愛。它們或纖巧輕妙,富詼諧之趣味;或恬適自然,富閑寂之趣味;或繁複鮮麗,富彩繪之趣味。俳句具有含蓄之美,旨在暗示,不在言傳,簡短精練的詩句往往…
文/李亞臻 過路的陌生人,你不知道我是如何熱切的望著你。 ──華特.惠特曼,《致陌生人》 我捧著熱呼呼的巧克力酥餅,行經帕什米納希街時,正好有個女孩逆著光立於轉角,捧著書賣力地抄寫著。她側身的剪影正巧落在對門的書店上,我因此特意停下了腳步,認真打量起這間本不在我的名單上、卻以這樣奇異的姿態躍入眼簾的…
「人生識字憂患始。」──蘇軾。 識字,或說得到知識,是憂患的開始,還是快樂的源頭?如果答案是前者,知識/智識讓人憂患,拋開書本才能好好享樂,那麼書籍是不是應該列為禁品?藏書是違法的,公部門應當毀滅藏書,重罰書主? 《華氏 451 度》提出這樣的思考。 《華氏 451 度》的情節設計無比迷人:在未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