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語言足以動搖國本,中世紀歐洲各國力倡人民講母語

文/伊恩.莫蒂默;譯/胡訢諄 在本書脈絡下,本土語言的重要性並非其在語言學上的內在改變,而是他們的使用情況,換句話說,是他們的外在歷史。歐洲各式各樣的本土語言,在十四世紀初期都堪稱古老了。古典法文現存最早的資料始於九世紀;盎格魯.撒克遜文則來自七世紀;斯拉夫文來自十世紀後期;挪威和冰島文來自十世紀後…

【GENE思書軒】要征服世界、建立文明?先找匹馬!

馬,曾徹底改變運輸、通訊和戰爭的方式,形塑人類文明。有了馬,人們也能夠跨越以前無法想像的距離進行旅行、交流、貿易和襲擊。也有歷史學家提出,馬的貿易和中華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恩怨情仇有關──當中原地區結束分裂和爭戰形成統一王朝,北方遊牧民族缺少了賣馬匹給中原各政權的貿易來獲利,就只能用侵略掠奪的方式強搶中…

歐洲三大民族史:有人淪奴隸代表,有人靠暖化建立王國

文/宇山卓榮;譯/鳳妙本 德國北部人民性格大多嚴肅,從此往義大利南下,會逐漸感受到人民性格也變得隨性不拘。相對於德國人會認真儲蓄,據說義大利人認為,死前沒把錢花完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在溫暖的地區,農作物與家畜都長得好,河川裡的魚獲也多,糧食十分豐富。一整年都不會挨餓受凍、而是隨時都有食物可得的環…

「只要你過得好,我也過得好」從一句慣用問候語看社會氛圍

文╱韓東日 2014 年 11 月的某一天,我接到一通來自全州松川情報通信學校相關人士的電話。這個陌生的學校是全州的少年輔育院。透過讀書接力的活動,全校師生與職員都讀了我所寫的《即使如此仍有權做夢》一書,後來他們把少年輔育院的學生們寫給我的信與讀書心得收集起來,並拜託我到校演講。讀了我尚且不足與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