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世代的文藝青年幾乎都是如此養成的:從村上春樹明白用什麼記號標示「文青」身分,從卡爾維諾明白小說有多少變化可能,有段時間非常聚焦於技術層面,有段時間會慢慢體理出創作與讀者、以及與創作者自己的關係。 這回mooTube請到的來賓,就是一個代表人物。 而這個符合某種文藝青年典型的創作者心中,長久以來…
生長於台東池上的卑南族男孩,小時候在《漢聲小百科》裡看到被畫得很美的台北市敦化南路,長大之後,果真到了台北,在敦化南路附近的巷子裡租屋居住,還參與了「台北文學季」的工作。這當中不僅是地理/空間位置的變化,也是年月/時間位置的變化,某方面來說,這還是現實與想像、閱聽與工作⋯⋯等種種觀察位置的變化。 某…
文/犁客 「2010年我在唸研究所,出版了《花甲男孩》;」楊富閔說,「後來《花甲》改編成電視劇、現在《我的媽媽欠栽培》要搬上舞台,我忽然發現時間也過十年了。」 看到相當年輕、像個學生的種楊富閔,總有種他還是「文壇新秀」的錯覺,「雖然不覺得已經過了這麼久,可是時間就很快;」楊富閔笑道,「當年覺得唸書的…
我喜歡艾倫.狄波頓。 我喜歡才子才女。艾倫.狄波頓既有「英倫才子」之譽,一身才華可想而知。他著述勤快,但嚴格說,都不算是純文學創作,所以有才子之譽,無非博學多聞,善於融會貫通,消化各種議題,再以深入淺出方式與迷人多變的形式,傳達知識。 艾倫.狄波頓的強項是,他懂得用消去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說,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