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面對失敗,富家孩子習慣弄丟報告、裝病、請家長出馬

文/布萊絲.葛羅斯伯格;譯/謝靜雯 有時候,刻意排除我的是孩子。就像茱麗雅,哥倫比亞移民的女兒卡門也是如此。 她就讀一所女子學校,是班上靠獎學金就讀的兩個學生之一,喜歡細心守護關於自己的真相。她對這些事情早已駕輕就熟:遺失的報告、傳聞中老師一直沒歸還的作業、她從未聽說過但即將到來的測驗、錯過的會晤、…

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少年股神、貸款歐印……股災時,你的理財方法一樣有用嗎?

文/戴夫.拉姆齊;譯/陳映竹 20年前我破產了,那樣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過去20年來,我把這本書裡的原則運用在我的生活當中,因此2008年風暴襲來之時,我只是個旁觀者。那場風暴一點都沒有對我造成傷害。實際上,我還加碼,在房市股市雙雙跌入谷底時,用很漂亮的價格購入不動產,並大舉投資股市。 我花了20…

別讓「風險」害你睡公園!「富比士富豪榜」75%有錢人:累積財富,從擺脫債務開始

文/戴夫.拉姆齊;譯/陳映竹 當我們參與了大眾認為正常的事時,即便其實很愚蠢,還是會為群眾所接受。有時候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的事很蠢,因為我們被教導成:「事情就是這樣做的。」所以從來不問為什麼。當我們參與迷思,也學會了發展出充滿迷思的原則。多年來,我們依循著迷思,投資了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進去,成…

「有錢人並不覺得那是什麼不光榮的事,他們不在乎。」──專訪《上流兒童》作者吳曉樂

文/犁客 「我本來就是在臉書上寫東西,」吳曉樂認真地說,「出版社找我之前,我其實沒有想過會出書。」 大多數寫作者都在童年時期就養成閱讀習慣,這個習慣可能並非刻意養成,而是某日挑選某書時突然意識到:「我要閱讀。」對吳曉樂而言,這本書是《仲夏夜之夢》。「大概七、八歲的時候,在安親班找到的書,」吳曉樂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