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奎煥、南霄兒;譯/顏思妤 學歷抑或等級這些制式的分類,將社會公認且支持這種差異的信念,一一灌輸給被分類的個體。這份信念製造了真實的差異,也再次強化了差異。讓人們面對實際的存在時,習慣使其匹配公認的圭臬。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秀異:品味判斷的社…
文/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編輯群 ⊙從瘴病觀看宋代醫療史 隱含在醫療行為和論述背後的權力關係、知識流動,都是醫療史關注的焦點。「微觀」的醫療,關注個體的健康與疾病;醫療史的研究,則是從「宏觀」角度切入,把醫療行為放在更大的社會結構、文化脈絡、歷史縱深之下,以進行動態的觀察。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陳韻…
之前有篇引發我島臉友怨毒、學圈震盪的奇文——〈台灣腔為什麼那麼娘〉,該文作者從調頻電台的廣播發展史,講到口腔構造、發聲位置的聲韻學,再談到文化混種的語法學,總之結論就是台灣藝人以及民眾操持的台灣腔普通話,聽起來就是比中國各省還來得娘。 這種強國宏觀格局下的性別二元對立,將「大國╱島國」以「陽剛╱陰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