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正因為想好好活著,才會痛苦得想死──《那些屍體教我的事》

文/不野 想死,是因為想活下來。正是因為想要好好的活著,所以才會對殘忍的世界感到痛苦,才會痛苦的想死。 當我第一次看見《那些屍體教我的事》時,以為內容不過是一位法醫的工作回憶錄,附帶感想的那種(通常是要你珍惜人類這短得可悲的一生)。原本就喜歡與死亡或者屍體相關的題材,我毫不猶豫的就從書架上將它拿下。…

跨越時代的魔力與魅力,人生最重要的朋友──專訪陳蕙慧與冬陽談推理小說(上)

文/栞 「推理不管是哪個階段,都是我人生很重要的朋友。」即將在十月和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共同主講「週五懸疑劇場」活動的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這麼說著。兩位同為推理小說的重要推手,這一次的活動,正是要將歷來的閱讀經驗以及獨到的視野分享給讀者。 談到第一次接觸的推理小說,二位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福爾摩斯。…

從醫學專業到政治顛覆者──專訪「阿姨」劉仲敬

筆答/劉仲敬;整理/富察、犁客 人稱「阿姨」、據說一天可以讀一百二十萬字、博覽群書、以一己之力顛覆中國教育體系、對世局判斷近乎預言的劉仲敬,本來唸的是醫學,還曾經從事過法醫工作。劉仲敬提出的歷史觀點令人耳目一新,「阿姨學」成為討論焦點,在劉仲敬的作品發行繁體中文電子書的同時,我們為大家訪問了「阿姨」…

來自浴室的一場火燒毀宅邸,浴室內卻沒有任何起火的條件……

文/派翠西亞.康薇爾;譯者/王瑞徽 班頓在我廚房裡脫去他的跑鞋。我向他跑過去,內心滿是驚恐、怨憎的情緒和可怖的記憶。嘉莉‧葛里珊寄給我的那封信夾雜在大疊郵件和文件裡頭,一直擱在那裡直到剛才我想泡杯肉桂茶喝的時候才發現。這天是六月八日週日下午五點三十二分,我正在位於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的家裡。    「…

DNA 鑑定雖然是理性科學,也可能導致冤獄!

文/森炎 所謂DNA 鑑定,是利用基因的DNA 鹼基序列之多樣性,來進行人身鑑別。 將DNA 應用於人身鑑別的想法,來自於原本在一九八五年,英國遺傳學者艾列克.傑佛瑞(Sir Alec John Jeffreys)的發現。他注意到DNA 在鹼基序列的重複次數上每個人均有明顯的差異等,遂開始想到可以將…

【黑水・私觀點】小說家虛構出的「真實」,或許更接近真實──阿潑讀平路《黑水》

文/阿潑 「真可惜我不會寫小說。」一次,我對朋友感嘆自己缺乏虛構的能力,朋友卻回:「現在報導的事都太荒謬了,寫起來都跟小說差不多了。」也曾有作家笑言:何須分出「非虛構」這等文類?台灣大多小說都有真實對應之人事的。 處理小說與現實的糾纏、相應,正是平路作品的特色,其過往的創作,都有所本,不論是宋慶齡、…

媲美 CSI 犯罪現場 細膩詳實描繪法醫出現場的真實紀錄

法醫是個與死亡打交道的行當,但主要是與非正常死亡打交道,在非正常死亡中又主要與殺人或傷人致死打交道,當然自殺和事故也時常需要法醫去澄清事實,查明真相,甄別真偽。──左芷津 每當重大命案發生時,法醫的抽絲剝繭、絲絲入扣地在現場分析推敲,經檢驗後證實分析,往往在破案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作者從警三十一年來…

【GENE思書軒】CSI犯罪現場:中國古代

《誰說仵作不科學:古代刑事鑑識實錄》收錄了中國古籍《洗冤集錄》、《棠陰比事》及《折獄龜鑑》等書中的司法案件,除了對古文詳加解釋外, 以中國古代刑案為例,用現代鑑識、法醫及犯罪偵查解說,最後搭配近年真實發生的相關案例。喜歡犯罪小說和《CSI犯罪現場》(CSI: Crime Scene Investig…

《解剖》:驚悚情境下的正義提問

文/ 鉄鼠 Photo from Wikipedia 逃稅有期徒刑七年。性侵男童因認罪協商不用服刑。將兩項裁判結果並列,想必多數人都會覺得不對勁,直觀地認為罪刑不均衡。德國驚悚小說天王費策克的新作《解剖》,對準的切口正是這道法律和道德間的隙縫。當法律系統的處置與常民的道德期待相互扞格時,我們可以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