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蘭西斯.塔朋;譯/賴堯暉 若不是一些走私犯,立陶宛語今日可能已不會存在。為了壓制一場起義,俄羅斯帝國在一八六四年設立媒體禁令(spaudos draudimas),禁止所有立陶宛文書籍用拉丁字母印刷(但可以用西里爾字母),學生不准對彼此說立陶宛語,俄羅斯政府全面實施搜查和監聽,強制執行此禁令。…
文/謝幸吟 知道當年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戰俘吃什麼,為什麼重要?從他們的菜單裡看見什麼?看見之後,學到了所謂歷史的教訓了嗎? 有很多相關的新聞或歷史,會想到這本書──《看菜單,點歷史──記錄世界的75場盛宴》。我對全書記憶最鮮明的部分,是篇幅最少的一篇:第六章〈戰爭與和平〉第172頁〈奧斯威辛集中營暨滅…
文/梁啟智 維爾紐斯像一個沒落古都,而這其實又有它的好處,就是這兒有很多古舊建築可供重塑再生。這次行程以獨立為題,在走訪過的所有案例中以在維爾紐斯的一個「國家」最為奇妙:城東的一個破舊卻又充滿生命力的藝術社區,對岸共和國。 對岸共和國的獨立過程應該是最和平的,因為它的獨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件藝術作品。…
文/梁啟智 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立陶宛反抗運動同樣是隨蘇聯末年的改革開放和言論解禁而起,他們同樣成立他們版本的人民陣線,稱之為「薩尤季斯」(Sąjūdis)聯盟。和拉脫維亞的本土共產黨一樣,立陶宛的「土共」也在反抗浪潮當中分裂了。他們自行表決脫離蘇共,開放黨禁,再和反對聯盟結盟,換…
編譯/Jasmine 文字具有力量,文字形塑我們的世界觀,讓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傳遞意識形態、思想、文化與理念。如果當年納粹成功燒毀所有他們認定的「異端」書籍,並照計劃竄改相關歷史檔案與史書,如今的歐洲與世界面貌,會變成什麼樣子? 2017年初,發生兩則與「偷書」相關的重要新聞。一則是宛如電影的大型…
讓我們打開穿著色彩斑斕的花裙裙,還有張粉紅臉蛋兒的套娃吧, 一個大姑娘裡面還藏著個小姑娘呢! 套娃們跳著, 套娃們笑著, 同時也歡愉地邀請你一起綻放微笑! 她們蹦蹦跳跳地靠向你, 會直接蹦在你的掌心上, 多麼快樂的套娃呀! ──俄國兒歌 《套娃》 趁著盧布貶值,選擇前往俄羅斯旅遊的人也愈來愈多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