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想讓東烏克蘭成為俄國的一省。這位女律師說:「基本人權在我們的國家並不存在,就連單純的法律都不再適用。」她說她的組織能做的就只是記錄這些罪行。她曾看見地窖牆上的血跡被洗去、遇害者的名單被銷毀,以及死刑判決書被燒掉。那些施暴者也知道違反人性的罪行沒有法定追訴期。總有一天會需要證據來了解過去。
文/伊恩.布魯瑪;譯/鄭明宜、周如怡 從足球比賽往往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狀態,在歐洲國家尤其如此。二○○六年世界盃足球賽在德國開打。法國足球名將席丹在冠軍戰的一記頭槌讓人印象深刻,但更讓人難忘的是德國人在這場比賽中忘情展露的愛國情操。在這之前,德國人總是小心翼翼,不隨意對世界上其他國家面前揮舞任何象徵…
聽到某個閱讀馬拉松以「向上提升」之類正向熱血的名義策展,會躍入腦海的可能就是工作術、投資法之類實戰指南,或者是正面思考、溫暖抱抱之類心靈雞湯。 這想法不能算錯,但也不算全對──因為「向上提升」的真正重點,是找到讓自己過得愉快的方法,如果賺錢會讓自己很愉快,那就去了解怎麼好好賺錢,如果學習會讓自己很愉…
文/黃瑞明、尤美女 《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這本書收集了德國知名律師馮.席拉赫大約由二○一五年至二○一八年完成的短篇(由幾篇曾登載於雜誌的日期推測),篇篇獨立,沒有標題,但連貫讀起來就知道這是長期關照社會、內省人生的深刻作品,且處處入景。許多篇章可以跟他已經出版的三本書《罪行》《罪咎》及《…
文/費迪南.馮.席拉赫;譯 /姬健梅 在人生某個時候我們就不再有榜樣,因為我們知道得太多。對自己知道得太多,對別人也知道得太多。麥可.漢內克在我眼中是唯一的例外。藝術不是民主過程,也不是社會過程,正好相反,藝術必須毫不妥協,而我沒見過比他更不妥協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精準、不流於濫情、毫無陳腔濫調──這…
因為每年的台北國際書展都緊挨著農曆春節舉辦,不管是在年前還是年後,都會和年假前後的工作全都纏在一起,所以在出版業工作,每年的這段時間都不免忙亂;但也因為會有不同國家的作家趁台北國際書展、帶著新作到訪台灣,所以在出版業工作,就有機會比一般讀者見面國外作家的不同面向。 《偷書賊》、《克雷的橋》作者朱薩克…
大家每年都逛國際書展,但不見得每年都注意到哪個國家是那一年的主題國(搞不好根本沒注意過國際書展有「主題國」這事,對吧?別害羞,承認吧);就算注意過那一年的主題國是哪個國家,也不見得仔細弄清楚該國出版品的特色、國內譯作的狀況,或者該國與台灣的關聯。 例如,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是德國。而大多數…
文/圓神出版社 整理。譯者:紀琇玲(中德)、薛文瑜(德中) 費迪南‧馮‧席拉赫是全球最多人閱讀的德語作者之一,他以犀利的筆鋒,在《可侵犯的尊嚴》、《罪行》、《罪咎》等書中,提出各種人類社會中最幽深的大哉問,用一條命換三條命,多數人或許會覺得不妥。然而,若用一條命換三百條命呢?政府或法律可以決定誰該活…
文/費迪南.馮.席拉赫 菲德漢姆.費納在德國西南端的羅特魏爾當了一輩子的醫生,每年開出兩千八百張病假證明單,他的診所就位在主街。他同時也是埃及文化界的領袖、獅子會會員,沒犯過法,甚至連違規事件都沒發生過。費納沒有小孩,唯一還活著的親人是小他六歲的妹妹,她和先生及兩個小孩住在斯圖加特。費納的人生本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