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要去大學教室,也要去菜市場

政論名嘴們在節目裡的高談闊論不見得正確,除了得視他們的政治立場、以致發言可能完全罔視客觀事實之外,他們手上的資訊也不一定完整、整理及獲得的結論更不見得合理;更常見的,是他們會隨意引用某些聽起來蠻厲害但大家其實不明白定義的名詞,用來讓自己的說詞聽起來很專業,而他們自己其實並不比大家明白。 那這樣看政論…

自認「老百姓」「需要被管」的這群人,是怎麼養成的?

文/吳冠緯 近年來,因各國保守勢力興起,人們對民主的信任搖搖欲墜。尤其川普主政的強人政治,更顯現出大眾對權威崇拜的一面。[1]不少議論開始回顧戰後反省威權何以興起的文獻。本文則是試圖從政治心理學的「權威性人格」切入,探討大眾何以會服膺權威。 什麼是「權威性人格」? 「權威性人格」理論[2]是在 19…

放颱風假真的能討好小確幸選民嗎?

文/王宏恩 颱風天放颱風假待在家,是所有台灣人共同有的回憶。每年六到十月的颱風季,對於坐鎮在防災中心的縣市長們來說,最擔心的大概就是決定放不放颱風假,以及這個決定是否會影響到自己、或同黨同伴連任了。到底該不該放假呢?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說:放錯假會對不起國家民族;而大老闆謝金河則大力抨擊台灣民眾只愛放假…

負面選戰其實很有用?因為它成功讓你對選舉感到厭煩了

文/陳方隅 當我們覺得選舉令人厭煩而不想參與公共事務,政治人物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市民期待的是一場政策討論的良性選舉,大家聚焦市政議題理性論辯,來爭取選民認同。希望從此刻起不要再有抹黑、不要再惡意攻擊、不要再人格抹殺。」──這段話是 2014 年 6 月時,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於柯文哲確定出線代表「…

【GENE思書軒】人類學家的芭樂書寫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經典名著《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的開場寫道: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