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學的田野報告到小學生的作業本——《小乖的人類觀察日誌》漫畫裡的巧妙轉換

文/陳怡靜(自由撰稿人、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八月的末尾,我照常去上重訓課,教練有三個孩子,大女兒今年小學三年級,隔天就要開學了,壞阿姨我本人自然忍不住想玩弄一下可愛的小學生。三個小朋友蹦蹦跳跳進教室,我不懷好意地對著老大問:「姐姐,妳的暑假作業寫完囉?」沒想到,姐姐非常冷靜,看了我一眼:「早就寫完…

「我終於可以和媽媽說我的書在博客來買得到了 」

對談/PAM PAM LIU X 黃珮珊 採訪/黃廷玉;整理/慢工文化 圖像小說是歐美從1980年代開始逐步發展的文類,它是漫畫底下的一種分類。發展至今,已經有重要作品受到國際新聞或文學類獎項肯定的先例,而在台灣和整個華文世界,它都還是很新穎、尚未被廣泛認識的類別。然而,2021年的台北書展大獎,小…

見證烏托邦的幻滅——從《瘋人院之旅》想起那段空白的反精神醫學運動

文/張子午(《報導者》主編,著有《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 如同書名與副標清楚表明,這是一個發生在「瘋人院」/「精神病院」的故事,但神奇的是,綜觀全書三百多頁篇幅,精神科醫師的身影——這個被整體社會賦予專業身份來面對與介入人類瘋狂與失序的角色,只出現在一頁,像是個龐大機構內無個性、無面…

「藉由畫畫的過程,把不好的記憶一起畫掉了」──《瘋人院之旅》線上直播側記

文/慢工文化 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的書展大獎「小說類」首獎由PAM PAM LIU創作的《瘋人院之旅》奪下。 《瘋人院之旅》是圖像與文字並重的「圖像小說」,此類作品在國內數量不多,拿下過去以文字創作為主的「小說類」大獎,更是首例。 2021年6月19日下午,PAM PAM LIU透過線上直播的模式…

倘若缺乏理解,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精神病院

文/臥斧 ※原載【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本文涉及圖像小說《瘋人院之旅》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我們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同一個世界。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經由自身的各種受器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在大腦中轉譯成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感覺訊號,組成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即使刺激的來源相同,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