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奠基者埃爾溫•薛丁格127歲誕辰

(Photo from flickr by Ape Lad

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06年進入維也納大學研修理論物理學,四年後得到博士學位。在短暫服役後,他在維也納物理研究所擔任實驗助理,研究放射線,有許多珍貴的發現,並於1917年發表首篇量子力學的論文。

1921年起,薛丁格在蘇黎世大學任職理論物理講座教授,1926年,他提出了波動方程式,對量子力學有深遠貢獻,此方程式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1933年,薛丁格和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薛丁格最為人所知的,即為其著名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Schrodinger’s cat)。在這個想像實驗中,把一隻貓、一個會衰變的原子核、一個裝有會被衰變原子核所觸發的毒氣瓶關在同一個箱子裡。在一量子粒子處於某狀態下毒氣瓶會破裂,但若該粒子處於另一狀態,則毒氣瓶完好無損。將箱子封閉,此粒子的量子狀態是兩種狀態共存的情況,也就是說毒氣既是已從瓶中放出,又被封存在瓶中,也因此,箱中的貓既是活,也是死。若要確定貓咪究竟是生是死,只有打開箱子一途。

從此,「薛丁格的貓」成為一個弔詭的、不確定性狀態的代稱,並被大量運用在各種文類之中。如京極夏彥的小說《魍魎之匣》中一段這麼寫道:「關口巽對京極堂一直摸來摸去的罐子感到很好奇,於是開口詢問;京極堂回答說那是個骨灰罐,裡頭裝了佛舍利,甚至當著關口的面打開壺蓋取出一顆白色粒狀物,拋進嘴裡吃掉,把關口嚇一大跳。事實上,那個壺裡裝的是點心,但京極堂告訴關口:『不過,在我打開蓋子前,這個點心也有可能是骨頭喔。』」

Readmoo,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