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ikipedia

福樓拜被控教歹囡仔大細 ?保守人士愈罵愈暢銷

「小說家的任務就是力求從作品後面消失。」──福樓拜

「我們正在溫課(自習)……」這是《包法利夫人》開頭的第一句話,也是西方小說形式往前大躍進的里程碑。在此之前,眾小說一貫的開場白模式,是把人事時地物交代清楚,以全知的敘事者口吻「指示」讀者閱讀的方式與進程。但「我們」的出現,意謂作家從文本操控者的位置退下,讓讀者享有更自由的閱讀視野,這部作品因此具有劃時代的定位。

文學與道德的戰鬥

1852年起,福樓拜花了4年多時間完成《包法利夫人》,由於內容觸及婚外情、女性情慾解放等敏感議題,衛道人士群起抗議,福樓拜被以「違反善良道德風俗」的罪名起訴,引發文學界譁然。在法庭上,福樓拜堅拒認錯並不刪改任何一字,後來審判無罪。如今,「包法利夫人症候群」(Syndrome de Madame Bovary)已成為專有名詞,用來指稱無法克制消費慾望的購物狂或卡奴。

精準用字 一語到位

福樓拜對語詞的使用標準極為嚴格,時常花費一整天的時間只為修改一個字,他要求以最簡潔的文字達到使讀者最快融入書中情境的目的。「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是其得意門生,這位老師是這麼教導學生的:「你必須一句話就把公共馬車的馬和其他馬匹的不同之處寫出來。記住,你只能用一句話。」如此字句錙銖的寫作習性,作家左拉曾佩服說道:「只有福樓拜的作品一個字都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