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情史自己寫!小仲馬《茶花女遺事》悼往日情

文/楊念穎

茶花女遺事》自傳成分濃

1842年,18歲的小仲馬認識了巴黎名交際花瑪麗,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但礙於雙方身世背景與價值觀的落差,終究黯然分手,小仲馬並寫了一封絕交信,彼此再無聯絡。後來瑪麗染上肺結核病逝,聽聞此消息的小仲馬懊悔難耐,遂將這段銘心之戀,寫成小說《茶花女遺事》,他在結尾時這麼說:「這篇故事唯一可取之處,就是它的真實性。」

茶花女遺事》文本多方展演,逐漸蔚為經典

1847年《茶花女遺事》出版,隔年改編成戲劇,卻被當時的法國內政部長福歇以「傷風敗俗、淫蕩墮落」的理由予以禁演。幾經斡旋,直到1852年,該劇終於在巴黎雜耍劇院首場演出。由於故事情節浪漫哀戚,男女主角的對話婉轉動人,演出場場爆滿。音樂家威爾第隨後將小說改編成歌劇,讓小仲馬讚不絕口:「50年後,也許誰也記不得我的小說,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

小仲馬直到七歲才被父親承認

茶花女遺事》被視為小仲馬躋身巴黎文壇的成名作,但在此之前,他的童年時期並不快樂,由於他是大仲馬與一名女裁縫拉貝的私生子,從小被迫承受許多異樣眼光。這也使得他往後創作總圍繞著社會道德議題打轉,希望藉由喜劇的諷刺和嘲謔性,顛覆主流的價值判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