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網路稱不上文學? 瑪格麗特.愛特伍為140字推特文學站台

文/白之衡

在網路技術與手機推陳出新的時代,出現簡訊文學與推特文學這樣的東西並不奇怪,而小說與閱讀行為似乎也自然越來越顯精緻短小了,但若說文學的藝術性、可讀性或溝通任務將從此大打折扣,那麼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大概不同意。

1939年出生的愛特伍,從前網路時代一路寫到現在這個網路四通八達的時代。曾經出版過「反烏托邦」三部曲系列的她,儘管對科技並不抱有多少好感,但卻不反對活用科技,還是一位推特的愛用者,時常利用推特與書迷互動、討論文學、針對議題發表看法,將她的多產面向拓展到網路社群來。

正好愛特伍日前也推出的短篇小說集《石床:九篇故事》(Stone Mattress: Nine Tales,暫譯),成為科技新聞網站 Mashable 經營的社群讀書會 MashableReads 選書。每個月,MahsableReads都會舉行網路讀書會,花一整個月的時間與網友在推特、臉書以及Goodreads討論。

基於愛特伍本身也是推特高度使用者,MashableReads 不但邀請她到紐約辦公室參與這場網路讀書會,利用 Google+ 直播,會前也特別舉辦一場推特小說競賽,請讀者在一則推特140個字的限制下發表極短篇小說,優勝者可得到愛特伍的新書。

以下為本次活動的優勝者:


星期六她的包包裡是:電池,紐大校友會紀念筆,薄荷糖。
星期天她的包包裡是:電池,紐大校友會紀念筆,49.99美元的收據,一顆避孕藥。


她是她自己過去的難民。最優良的那一種。每一天,她都企圖逃亡86,400次。


於是感覺到生命的溫柔,正如它的美麗。一艘單人小船,一片廣闊的海,血泊,逐漸模糊的意識。最後,終於感到快樂。


蜜蜂首先知道。再來是冰。然後是樹。接著全世界的母親都知道了。


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被他曾經愛過的人當成空氣更糟的事了。她清楚這點,就在他們於街上彼此擦身而過時。

除了這個推特小說競賽之外,愛特伍親身參與讀書會當天,許多幽默的言談以及她自曝的小趣聞,事後也在 MashableReads 與網友的推特之間到處流傳。比如:


「人類對人的行為模式是謹記在心的。打破行為模式就是一種顯著的特徵。」


「家族中有一則傳說,說我六歲的時候就說我將來要當作家了。可是我根本記不得。


「我喜歡和我的審稿編輯一起工作。她身上有刺青呢。」


是誰讓 @MargaretAtwood 讀了最多遍?是莎士比亞!

談到文學小說 vs. 類型小說:「那跟你把書放在書架上什麼地方比較有關係啦。」


「千萬別去海王星。那裡幾乎什麼都是有毒的。」金玉良言啊。

愛特伍利用短小而立即的推特,也能自如地將文學與科技、自己與書迷串聯成了一片。已經高齡75的她,不管在線上或線下都依然活躍,對任何一個喜愛文學的現代人來說,都應該是件可喜的事吧。

這或許也說明了,文字與文學藝術終究是不會被時代與媒介所侷限的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hompson Rivers University

資料來源:

  1. Read the First Story from Margaret Atwood’s ‘Stone Mattress,’ Our MashableReads Selection
  2. Join author Margaret Atwood for a discussion of her works
  3. Tweet a short story for a chance to win a copy of Margaret Atwood’s ‘Stone Mattress’
  4. 10 short stories written in a single tweet
  5. 14 nuggets of wisdom from Margaret Atwood
  6. mashreads Twitter頻道
  7. 格麗特.愛特伍 Twitter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