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書店不死,它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下)

【日本特派】如果書店不死,它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下)

文、攝影/劉子瑜

➨➨【日本特派】如果書店不死,它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上)

書店會死嗎?

又是一則一間老字號的傳統書店,終究抵擋不了網購的低價競爭,宣布在城市裡熄燈的新聞。類似的劇碼不止在臺灣,也同時在日本上演。回顧這十年間書籍和閱讀環境已劇烈變化。想要隨即閱讀的書,可以上網購買電子版本,或從電子圖書館下載借閱。2001 年時日本全國原有約兩萬一千多家書店,到了 2014 年變成一萬四千多家,街町上的傳統書店一間一間地消失在人們的生活裡。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路環境壓迫實體書店市場縮小化的阻力,也成了書店的空間體系改變的助力,前所未有的書店形態同時一一登場,書店變得越來越活潑有趣。在實訪和誤闖東京圈數家書店後,我試圖將未來的書店型態歸納為以下四大類型,願能作為臺灣新一代書店經營者的靈感借鏡,也讓愛書人對書店展開大膽的想像。

主題式書店

顧名思義,主題式書店是以專賣某種類型的書為主,像是 BOOK CLUB KAI 以網羅哲學、心理學、宗教方面為題的專門書店。經營主題式書店的主人,多半是因自己的興趣而專研下去,所以也同時可能發展成一間複合式的書店。在下北澤經營 DARWIN ROOM 的主人,因為對自然科學充滿熱情,除了販賣與自然科學藝術有關的中古書籍之外,也販賣動物標本、研究所需的道具,或從國外帶回來的珍藏品。藉由一間小小的書店傳達知識的力量,啓發更多人對天文、科學、自然的好奇心。

食譜若是進入美食世界的入口,廚房則是體驗食物變化的場所。COOK COOP BOOK 則是一間以美食為名的專門書店,除了販售以食為主的書籍、雜誌,同時也有食材、調味料、器具、調理道具等雜貨提供選購。書店裡並設有開放的廚房教室,定期邀請各派料理研究家、食品專門家和喜歡料理的朋友現場交流。

主題式書店因為有一個明確的題目,對於該領域有濃厚興趣的朋友,一走進這類型書店,不只找到好書,還能結識同好,宛如發現了一座巨大寶庫,要再出來就不容易了,是回顧率很高的死忠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