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閱讀的讀者需求探索
Photo credit: Maglara/Shutterstock.com

【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數位閱讀讀者需求探索的五大提問

日前聯合線上舉辦「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有幸參與「數位閱讀的讀者需求探索」綜和座談,整理座談時我個人所回答的大致內容,拋磚引玉,希望那兩天參加論壇講者,也都能整理成文,好讓沒時間參與論壇的朋友參考。

剛好接續在中文在線常務副總裁謝廣才的專題演講之後,於是主持人陳芝宇女士就從謝總所談的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 IP)想法與概念,展開提問。

榨出IP的最大價值?

謝先生解釋近年來中文在線的營運模式,特別加強在智慧財產授權,開展「文學+」的營運方向。所謂「文學+」就是以受歡迎的網路小說開拍電視劇、電影、手機遊戲、桌機遊戲、網路影片……。他舉了不少中國的「超級IP」案例,最近知名的為武俠電視劇〈花千骨〉。

「文學+」的概念,在台灣更普遍的說法是「一源多用」,或所謂的授權經濟。授權經濟在國外老早屢見不鮮,美國迪士尼更是首屈一指地厲害,電影、圖書、繪本、電視影集、周邊商品,玩具、電玩、App…,更極致的還有遊樂園、餐廳。

重點在那一源,那個「起始源」,如何能先有?而且知道一定受歡迎?中國從網路小說來,在網路上受歡迎的文學小說作品就趕緊簽下來,替作家經紀,找機會並授權合作其他產品(「多用」)。在台灣,我真心鼓勵大家多多創作,趕緊將動人的文字內容寫出來,透過最便宜的數位出版,不論是部落格、還是創作平台(如Writemoo犢創),廣散出去,有眼球、受歡迎後,才有可能展開其他授權。

出版社或電影和電視製作公司目前會觸及的僅有知名作家,除非在網路、在數位世界上能吸引到眼球和人流,等同通過網友的市場考驗,才有可能展開其他授權經紀。什麼「超級IP」、「文學+」,這些新名詞字彙不重要,多鼓勵在網路平台上發表,以最簡易的形式率先出現,接觸讀者,才可能有後面的紙本書、電影……,授權經紀才可能產生。

電子書的發展實力與市場潛力?

接著主持人問,電子書在台灣市場潛力如何?我想,與其問市場發展潛力,還不如先來討論台灣的出版產業是否有實力,足以應付讀者想要用電子書的市場消費潛力。作者、出版社對電子書的概念完整,接受並願意出版電子書嗎?是否有製作上的人才問題?是否有推廣上的行銷障礙?更基本的是,網路頻寬是否順暢?高鐵上、捷運上、家裡可以看電子書無慮?老是還在談是否可離線閱讀,實在遠不及日、韓成熟的網路環境。

若市場沒有潛力,Readmoo 不會存在。經營 Readmoo 三年來,以 EPUB 電子書為主的我們知道,如果能做到「書多,錢少,體驗好」,電子書市場怎麼會沒有呢?EPUB 電子書種若能達到一家實體書店基本的量,20 萬種;價格上,如果能親民,落在紙本書的三至五或五至七折間;使用體驗上如果能更好,在人人幾乎都有行動載具(智慧手機、各式 xPad、筆電)今日,電子書市場怎會沒有潛力?

書多,有賴作家、出版社一起相信、一起努力;錢少(價格策略),有賴作家、出版社有共識。體驗好,則是 Readmoo 這三年來責無旁貸努力的目標。畫線註記、書籤、搜尋、字體行距舒適度、頁面彩度、字體大小變化…這些都是標準的電子書功能,我們應可說是台灣業界提供最好體驗的服務平台。

總說數位閱讀是淺閱讀、破碎化閱讀,相對於其他平台,在 Readmoo 上我們看到的卻是深度閱讀、長閱讀。為了幫助讀者記錄閱讀時間,我們推出可設定每天閱讀時間的功能,也提供每七天、每月……可一目了然閱讀歷程的圖資,鼓勵不忘閱讀。

Readmoo閱讀成就機制

也為了激勵讀者和強化黏著度,我們設計了徽章制度,利用遊戲激勵(gamification)機制,舉辦馬拉松閱讀活動(比賽誰讀得最久)、畫線註記 PK 比賽(誰看得深、畫線註記回應多)。對於每天都有閱讀的人,也能因為持久時間的不同,得到不同的徽章(持續閱讀天數、持續達成閱讀目標天數、完讀數量……)。

電子書定價普遍偏高?

主持人又問,台灣電子書定價一直被消費者認為偏高,是否覺得這對電子書市場有影響?我的回答當然是,價格絕對有影響啊,(百貨公司)週年慶價格低,大家都喜歡在週年慶消費;最近Readmoo也在週年慶,全站三本七五折,銷售馬上就比前一個月增加。

基本上定價由市場供需決定,有些書即使免費也不會有人要;有些書,絕版、復刻,或有些是法律、醫學上的參考用書,價格則可因製作龐大而價高。但,若同時有紙本和電子書出版,內容一樣,消費者一般都會期待電子書的價格落在紙書的五到六折,購買慾望才會有,動起來也比較快(因為網路書店隨時有六六折的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