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炫目建築與設計,卻能讓鄰居們天天流連忘返──記美國公立圖書館
攝影、文/陳慧敏
你心中的夢幻圖書館是什麼樣子?想像一下,東南亞的新移民可以到圖書館學中文;想找工作的人,圖書館會有志工一對一教怎麼寫履歷表;想學電腦和網路的銀髮族,圖書館有免費課程;早上時間,媽媽可以帶小小孩到圖書館聽故事,接近傍晚,小學生和中學生下課了,不必上補習班,圖書館有志工幫忙解答課業問題;到了暑寒假,爸爸媽媽不必傷腦筋到哪,圖書館為小朋友規劃更多的活動;想做菜、做手工藝、想學才藝的婆婆媽媽,圖書館有免費課程;科幻、偵探、羅曼史小說迷想找同好,圖書館組織了專門讀書會。
這樣的一座圖書館,早已超越借閱圖書的基本功能,而是提供許多公共服務,聽起來超級夢幻吧,但這可不是白日夢,它真真實實地存在,它是美國公立圖書館。
2012 年底,我和小孩因為先生赴美攻讀博士班,到美國德州落腳,也開始我們跟美國公立圖書館的緣分。
我們先在大學城(College Station)住了一年,當時小孩一歲,我們每週開車到隔壁的布萊恩(Bryan)小鎮公立圖書館。等到小孩兩歲,我們搬到休士頓外圍的福遍郡糖城,這裡的公立圖書館資源更為豐沛,光是福遍郡就有 11 座圖書館其中,距離我們住家 15 分鐘車程的圖書館約有六家,我們最常去的是第一殖民圖書館(First Colony Branch Library)和糖城圖書館(Sugar Land Branch Library)。

即使是當專職媽媽,我還是改不了之前當記者的「職業病」,我會努力打開資訊天線,留意公立圖書館的資源、活動和服務,只不過受限於媽媽角色,我大多都是參加跟孩子有關的活動,其中小孩兩歲到三歲期間,我甚至一周至少會去兩到三次圖書館,參加說故事活動,而且勤跑圖書館舉辦的特別活動,以及寒暑假活動,因此本文會詳細地介紹美國圖書館怎麼為家長,打造一座孩子的夢幻圖書館。
針對不同年齡層兒童設計活動,閱讀起步走!
我所去的這些公立圖書館,都沒有宏偉建築物,相反地,它們都是深耕社區的分館,除了空間過小的分館,大多都設有兒少部(Youth Department),至少有四到六位專職和兼職的館員,親自主持說故事活動,並邀請外來表演者、團體等來舉辦特別節目。這些館員有些擁有兒童文學、教育心理等學歷,有些則擁有豐富的幼教經驗。

針對上小學之前的小小孩,圖書館在週二到週四的早上時間,提供說故事活動,分齡有三種說故事活動。
第一種是給零歲到一歲的小娃娃,叫鵝媽媽時間(Mother Goose),由於小娃娃只會坐和爬,活動以唱謠為主,頂多朗讀一到兩本繪本,內容以簡單而押韻的繪本為主。針對一到兩歲,是學步兒時間(Toddler Time),每週有不同主題的唱謠、繪本朗讀,還演出一段繪本改編的布偶戲,活動結尾則提供材料,進行與主題相關的美勞手作。而針對三歲到六歲小孩,有說故事時間(story time),跟學步兒時間即使有相同主題,館員也會挑選文字量更多的繪本,增加朗讀比重,期間會朗讀三到四本繪本,並播放一段繪本改編的動畫影片,穿插帶動唱和布偶戲,同樣以勞作結尾。
針對學齡兒童,包括幼稚園、小學生和青少年,圖書館會下午四點,提供每週一次的兒童時間(Kinder Program),以及放學後活動(After School Program)等,每週會有不同主題,提供電影、桌上遊戲、說故事和手工勞作等。
體貼上班的家長無法參與白天活動,圖書館會提供每月或每週一次的睡衣說故事時間,於晚間七點開場。這場次的參加人數沒有白天踴躍,但特別的是,會看到總是缺席孩子活動的爸爸們。

帶著小小孩的媽媽或爸爸,是沒有什麼地方可跑的,因為小小孩早上和下午都得小睡,中午得放飯,出門跑不遠,但整天在家,就會陷入一輪又一輪的家務勞動,孤單又疲累,於是住家附近的圖書館活動,就成為我的救星。再者,嗜好閱讀的我,卻每每因深陷瑣碎的家務,很難抽空再去找閱讀材料和唱謠教材來帶領孩子閱讀,靠著圖書館半推半拉著我和孩子,孩子的閱讀起步了。
貼心設計,抓住每個小細節幫助爸爸媽媽選書
我很少參考「最佳童書書單」來挑書,更少到媽媽版爬文找相關資訊,說真的,帶小小孩上圖書館,眼睛都在盯著亂爬亂跑的小孩,誰有空找拿著書單找書?所以,我ㄧ開始的策略就是背著環保袋,胡亂看封面就扔進袋子,以顧小孩為主。不過,我很快就發現,我常去的公立圖書館實際上有些貼心的安排,讓我即使胡亂抓書,也能本本是好書。
圖書館在童書區,擺置了積木桌和玩具,設立遊戲區,靠近遊戲區的整排書架成了家長最方便取書的區域,圖書館也善用這一排書架,不再以作品名字來排列繪本,而直接擺放圖書館推薦的繪本作家、經典系列繪本、特定主題等,諸如沒有文字的繪本、公主、恐龍、交通工具、床邊故事、字母或數字繪本等。

糖城圖書館的館員很體貼,他們甚至搭配說故事活動,找來跟故事主題相關的繪本童書直接展示在桌面上,鼓勵家長順手借回家。館員用活動引發孩子的興趣,家長再趁機引導孩子閱讀,圖書館和家長聯手,成為推動孩子閱讀的好搭檔。
我還曾在幾家圖書館,看到館員貼心地在按作家字母排列的童書書架上,貼上溫馨紙條,提醒家長有沒有找「某某作家」呢?抓緊每個細節強力行銷館員推薦的作家。另外,圖書館也設了得獎好書、新書區、兒童歌謠 CD 區和教育影音區,以及搭配布偶的繪本組合借閱架,都是忙亂中就能抓到所需資源的好設計。
到了寒暑假,公立圖書館更是卯起來動員,除了說故事場次之外,還會舉辦閱讀推廣活動,鼓勵孩子閱讀,集滿 20 本書,就能兌換獎牌、獎狀和小獎品,還可以把名字貼在圖書館牆壁上。
不只是閱讀,更是上演多元活動的知識舞台
圖書館從閱讀出發,卻不侷限閱讀,還會安排各式各樣的特別活動,擴大孩子的視野。
我們在圖書館欣賞過木偶戲,也看過〈胡桃鉗〉的芭蕾表演,由館員先朗誦繪本,再搭配地方芭蕾舞團演出作品片段。有一次,館員把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太空之旅活動搬進圖書館,孩子可以在一個充氣的太空艙,欣賞太空之旅影片。另一次,他們則請來養蜂人,介紹養蜂的知識和小故事。
此外,圖書館也曾邀專業鼓手,帶領孩子敲敲打打玩樂器,也約過休士頓交響樂團專職的打擊樂手,由他介紹交響樂團編制和分享從世界各地蒐羅的打擊樂器。其中一次,他們請到了休士頓歌劇,演出《灰姑娘》歌劇,讓我們從此成為休士頓歌劇兒童節目的小小追星族。

為了加深孩子跟圖書館的情感連結,創造溫馨而有趣的回憶,去年三月的春假期間,大學路分館還創意十足的舉辦「布偶春令營」活動,爸媽帶著孩子與布偶到櫃檯跟館員報到之後,布偶就會搭上推書車改裝的公車,開啟專屬於它的愉快旅程,巧妙的是,公車司機竟然是《別讓鴿子開公車》繪本中,夢想開公車卻老是被拒絕的那隻鴿子!

館員收集布偶之後,每天都會寄來布偶的「活動」照片,春令營結束日,就舉辦「懇親會」,讓孩子們接回自己的布偶。迄今,只要我們經過這家分館,孩子都會大喊,「這是小熊參加春令營的圖書館!」

不會被取代的圖書館
美國公立圖書館真是為孩子和家長,提供了閱讀起步的良好環境,一張借閱卡在手,就能無限借閱圖書和影音資源,每週只要勤跑說故事活動,帶孩子就不再是孤軍奮戰。但願,台灣能跳脫近年來,圖書館就是要比大、比美、比酷炫設備的「炫富」偏差心理,好好運用既有的各地分館,豐富館內的人文活動,增聘館員,讓圖書館能提供更多豐富精采的閱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