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實加
田中實加仔細展示一張花蓮日治時代地圖。

心在哪裡,家在哪裡──從紀錄片《灣生回家》到小說《我在南方的家》,專訪田中實加

【編按】

本文受訪者田中實加於2017年1月坦承自己並非台日混血的灣生後代,身世造假。本篇訪談於2016年6月17日刊載,當中論及身世部分亦為虛構;謹於文首增此說明,內文不另刪節增補。

採訪、攝影/陳心怡

2014年秋天田中實加出版《灣生回家》,那時台灣沒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灣生,2015年《灣生回家》紀錄片入圍金馬獎,「灣生」突然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不論是幽默活潑的富永勝爺爺還是氣質出眾的家倉多惠子奶奶,都予人深刻印象;後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頒給中國紀錄片《大同》,擁護《灣生回家》的鐵粉們還掀起論戰,對評審結果相當不滿。

《大同》2016年7月即將在台上映,田中實加在臉書發起包場活動,並與《大同》導演周浩聯袂出席映後座談,她希望大家用更寬廣的眼界看世界。「我講灣生的故事,有人說我企圖分化台灣,我支持《大同》上映,又被罵親中;我壓根沒有任何政黨顏色,這塊土地上很多人愛分你我,為反對而反對,何不把批評爭鬥時間拿來多為這塊土地做些值得的事?」田中實加感嘆。

灣生給我們愛的力量

批評阻撓不了田中實加的決心。2008年,田中實加還是一名專門發行日文教材的出版社老闆,台日兩頭跑,帶灣生骨灰回台、幫灣生尋親、陪灣生走訪花蓮……,這些與灣生有關的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年,厚厚的筆記與資料記載著動人卻鮮為人知的過往,讓她和出版社同仁有了說故事的念頭。

她先找了記者來採訪,怎料記者一開口就問在台灣當酌婦(藝伎)的灣生:「妳當時在台灣的工作是什麼?」一旁陪伴的田中實加頓時血壓升高,馬上喊卡。

「藝伎回台灣找小孩,被跟拍、被問當時的工作、為什麼回來,這是在傷口上灑鹽!」田中實加發現,自己希望灣生被看見,又不希望他們因此受傷,小說可能是個比較適合的緩衝形式。兩年前,她和出版社談妥出版小說後,又意識到如果不先有本書讓大家認識灣生,在大多數讀者不知道何謂「灣生」的情況下,小說力道恐怕不足以讓大家正視這段歷史。

因此她回頭重新整理筆記,編成《灣生回家》,加上同名紀錄片助攻,果然讓這一段在台日沈寂許久的歷史有機會示人。紀錄片完成後,她才在2016年2月著手撰寫八年前早有架構的小說,短短三個月寫完二十萬字,厚厚一本《我在南方的家》於是誕生。

「《灣生回家》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灣生,現在我想透過小說讓大家記得灣生。因為灣生給我們愛的故事、勇氣和力量;其次,我希望台日雙方友誼長存、台灣能更融合,紛爭可以被愛化解掉,只有愛,才可讓為難變成不為難。」田中實加如此期待。

說灣生故事,也療癒了自己

我在南方的家》文筆流暢,場景鮮活,就像在看電視劇;不論是山豬攪局的滿月酒或小孩偷芒果,田中實加不只透過灣生口述的記憶還原場景,還花力氣考證細節,例如描述合歡山的健行過程,就至少向五位熟悉登山路徑的嚮導求證;書裡穿插很多歌曲,灣生爺爺奶奶們雖琅琅上口,但記憶都已失真。

「同一件事,兩人說的是兩種版本,就要回頭考證。某首歌他雖然很愛,可是根本不是他在台灣出生時的創作。」除了記憶之外,有些珍貴的紙本史料,也已被蛀蟲毫不留情吃掉了關鍵字句,需要極有耐心地查證。

田中實加
這本日治時代官方出版的相片冊,是灣生奶奶送給田中實加的嫁妝。

2008 年浮現寫小說的念頭時,田中實加畫了故事裡三個角色的肖像,但伴她十四年的老電腦硬碟故障,備份不及,救不回兩個男主角的圖檔,最後《我在南方的家》封面僅餘當年繪製的女主角「櫻子」。

田中實加說,不少讀者期待《我在南方的家》,就是因為他們關心《灣生回家》裡的田中櫻代──他們想知道櫻代回到日本後的狀況,也很想知道她後續的情感發展。《灣生回家》中敘述櫻代新婚不久與丈夫便因戰亂分離,櫻代隨引揚獨自返日,丈夫行蹤成謎;《我在南方的家》裡,田中實加安排山口櫻子的丈夫長宗玄介搭船前往臺灣西部前線擔任軍醫,兩人分開後,櫻子始終沒有丈夫消息,直到櫻子的父親山口先生告訴女兒:長宗玄介搭的船早被炸毀,雖然找不到屍體,但凶多吉少。

山口櫻子的原型,就是田中實加的外婆田中櫻代;田中實加雖讓玄介沉船罹難,但比生死未卜令人踏實,「我想,寫小說的人,都希望可以在作品裡彌補遺憾。」

遺憾被彌補,很多事情自然就釋懷了。田中實加協助灣生尋根十五年,灣生在找認同,她也在找認同,「我是台灣人?還是日本人?以後是留台灣或者日本,還是去美國?後來我發現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我同學告訴我一句話:『心在哪裡,家在哪裡。』」

被誤解,不足以打退堂鼓

從決定拍攝紀錄片到完成《灣生回家》,一路走來,田中實加飽受責難誤解,不知哭了幾回,但總會擦乾眼淚繼續,「被罵愈多,表示你愈成功,」田中實加笑說自己不靠這些人吃飯,「如果做一件事只因為被擲石頭就畏懼停止,那當初何必開始?我最討厭事情做一半的人,我總不能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吧!」

結束採訪時,田中實加起身,準備出門探訪一位收留流浪狗的大姐。多年來,田中實加一直有救援流浪動物的習慣,認養的動物數量難以數計,每月還固定資助數家獸醫院與中途之家。

從灣生到流浪動物,田中實加似乎總有一種協助弱勢的使命感。

「使命?哈哈哈,我覺得我只是一個沒有正職的人,看到那些做中途的人被驅趕,就好像看到我做紀錄片時被大家誤會、嫌惡的狀態,能支持他們多少,就支持多少。」田中實加,很義氣地笑了。

戰亂時期,飄零失根:

  1. 【果子離群索書】戰敗者與被貽誤的婆娑之島
  2. 「日本讀者都會跟我說他們多喜歡台灣,甚至有長輩是『灣生』。」──記直木賞得主東山彰良訪台簽名會
  3. 【故事‧說書】餘音繞樑的《青雲之軸》──「臺灣人」認同的追尋之旅

延伸閱讀:

  1. 灣生回家
  2. 我在南方的家
  3. 島嶼浮世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