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主婦的日常,都會讓你看見某種習以為常以致視而不見的美好

每位主婦的日常,都會讓你看見某種習以為常以致視而不見的美好

記錄/陳心怡

主婦的午後時光》新書發表會現場熱鬧非凡,除了預期中的作者、受訪主婦群之外,愛料理網站創辦人蕭上農與光能里里長都來捧場,讓「家庭主婦」與「蛋炒飯」這兩項最不起眼的分類,在這一夜成了最耀眼的主角。

而「分類」這件事,也正是本書作者陳夏民一開始想寫這本書的動機。分類意味著標籤,標籤一貼上,人與人之間多了些先入為主的想法,同時少了一些更深入的同理,陳夏民於是開始思索:「究竟大家以為閒閒的家庭主婦,都在做些什麼?

作者自爆母親的料

當然,會激起陳夏民想看看標籤背後的主婦們的真實面貌,是因為他的母親。2015年陳夏民因為腸胃急症住院,母親從台灣西部直奔台灣後山,繞了北台灣一大圈就為了照顧住院的他;不過母親並未因此讓家中大小事停擺,在小小的病房裡,他看著媽媽忙進忙出,手機遙控與家中的聯繫,忙碌程度出乎他的意料。

「我跟我媽感情很好,可是我那時才知道,我並不怎麼了解她。」陳夏民就跟一般人一樣,對於父母親如何認識、相戀、結婚會感到好奇,但母親簡單一句「當筆友認識的」,就讓陳夏民又跟大多數人一樣,理所當然接受了答案,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心,自然沒再追問。事隔多年,他才驚覺:「怎麼變成筆友的?我竟沒問!」後來才知道,在皇冠雜誌還有愛情青紅燈的徵友專欄年代,頗崇尚藝文的母親被一個看來頗斯文的名字給吸引住,決定寫信給對方,這人不是陳夏民的父親,是父親的友人,但名字上附的是陳夏民父親的住址。為何這樣繞?原來,友人為了要借用父親家的地址,便答應以「第一封信由父親回信」為條件交換,就這樣,母親寫來的信被父親回了信,就這麼誤打誤撞結下了一輩子的姻緣。

若非陳夏民繼續追問,父母親結緣的過程恐怕永遠都不會被兒子所知。「對於自家人,我們反而親近不了」,他趁母親不在簽書會現場自爆母親的料,為的是反應多數人的盲點,而這盲點,也存在於走訪《主婦的午後時光》一書裡十五位家庭主婦與家人關係之間,甚至是主婦們對自己也仍有不太瞭解的一面。

主婦的午後時光》的主婦之一「蘋果」是愛料理網站上的網紅,自己的粉絲頁經營得有聲有色,擁有法律專業背景的她,料理起來井井有序、條理分明。這次接受採訪,她提供了相當特別的高麗菜捲鳳梨蛋炒飯與西瓜炒飯。她說,打從答應接受陳夏民採訪時,就一路緊張到採訪結束,但這過程讓她最感動的是,她不僅更了解自己,也感受到自己不夠了解親近的人,彼此「成了最親近的陌生人,很有疏離感」。

美好早已存在

面對一票陌生人一進家門就要吃蛋炒飯、還要揭露自己的內心,不只受訪主婦們緊張,其實負責這本書的群星文化副總編輯李清瑞也很緊張。2015年,陳夏民冒出了「主婦們在做什麼」的點子後,興沖沖地跑去跟群星文化提案,李清瑞也覺得有趣,一群人都看好這一趟溫馨樸實的訪寫之旅。怎料,開始進行後才知道一點也不浪漫,「要訪誰?」「上哪找?」「該怎麼選擇樣本?」等一連串問題逐漸浮現出來。

「我們以為訪問的主婦,在年齡、族群、身份都要有代表性,且要遍佈全台各地,但踏出去以後,才發現這些陌生人對我們來講都一樣,都要重新認識,也因此,我們不斷鬆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開始取樣的問題,到了採訪結束後,李清瑞頭痛的是陳夏民拖稿

有了工讀生幫忙整逐字稿,為何陳夏民還會關於拖稿?「我還是會反覆聽她們的錄音檔,要反覆咀嚼她們的人生故事並產生共鳴,我才有辦法下筆。」這樣慢工細活磨出來的作品,「我自己很滿意!」陳夏民完全不怕人家嫌他臭屁。

這一年多的歷程,陳夏民以《綠野仙蹤》為喻。他說,有批評者認為這不是完整的童話故事,因為不論是獅子想要勇氣、機器人想要一顆心或是稻草人想要大腦,他們都沒有獲得新的東西,他們渴望的都是自己原本就有的,而陳夏民卻認為,他從這十五位主婦的面貌看到了自己身邊原本就有的美好人事物,不走這一遭,不會發現自己已然具足;而陳藝堂則以窗戶為喻,聽到每一位主婦的故事,就像開啟了一扇窗,讀者也許能夠從中發覺被自己忽略以久的美好。

主婦們的動人故事:

  1. 《主婦的午後時光》/蘋果教我的事:那種光芒,必是出於愛的力量
  2. 《主婦的午後時光》/美惠教我的事:只要有心想學,沒有什麼辦不到的
  3. 《主婦的午後時光》/愛卿教我的事:活出傳統價值中的美好信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