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我曾在與不曾在的遠流(下)
麥田出版社成立之初,某一天唐諾看著同事名冊,低頭不語,忽焉嘆道,麥田員工連大學都沒畢業的占了幾分之幾多,「江山如此,麥田焉能不亡?」
這話當然是開玩笑的。麥田主力人馬多來自遠流,也承襲遠流唯才是用的精神,學歷不是首要條件。很早就聽說遠流企畫部某某某只有國中畢業,編輯部的誰誰誰大學沒念完,但都是一流人才,也是一級戰將。
反觀我前東家,老闆每以編輯同仁多碩博士為傲。我這部門特別多出身自研究所的同事,因為歷史工具書需要專業背景,應徵者若有相關學歷,優先錄用。但有些人仍然在學,對編輯工作,或無經驗,或無熱情,來上班只為打工賺錢,精神心力擺在學業上。
例如某位睏仙,常來補眠。公司還算自由,趴睡沒人管,問題在於,瞌睡之餘,進度要兼顧。此睏仙小老弟往往睡過頭,耽誤了工作。有一次,該整理的稿件幾十頁,竟然原封不動,就交出來。我看到火冒三丈,拍案大罵,雖未指名道姓,同事們私下打聽,知道誰惹了禍。此後睏仙看到我像老鼠見到貓,避之惟恐不及,不久便離職了。
走了睏仙,來了混仙。混仙是文史博士,驚動了學歷崇拜症的某高層,直說要讓他當總編輯,幸經阻止,他還是從基層幹起。混仙一週有兩個下午神隱不見,直到下班前半小時趕回來打卡下班,沒人知道他去哪裡。後經約談,原來此君在世新兼課,來去就是一個下午。後來他也離職了。
編輯是專業,不是擁有學歷便能上手。遠流的編輯群,大大小小都具備專業能力,我清楚,這是我所需要的工作環境。可惜事與願違,情形已於前篇述及。事後,詹宏志要我直接與老闆王榮文連絡。王榮文對《台灣歷史辭典》稍感興趣,希望我先擬出目錄大綱。
兩週後我帶著擬好的辭典條目,拜訪王榮文。在會談中,他的語氣頗有猶疑、不安。而那天,我記得很清楚,「台灣館」編輯室耗工許久,《深度旅遊手冊》系列打頭陣的《淡水》印製出來了,書送進會議室來,一看就知道是金鼎獎等級的著作。王老闆掩不住得意神色說,出版這種書,就算不賺錢也值得。
王榮文告訴我,讓他考慮幾天,若要做這案子,會打電話給我。「但你不要等電話,做你想做的事,我若知道你在等電話,我壓力會很大。」那時,波灣戰爭爆發不久,全球經濟不景氣,很多出版社都在裁員,遠流以逢缺不補為因應原則。我心裡明白,這通電話,和之前那通一樣,不會響起。
跫音不響,三月的柳絮不飛,但這些已經不重要了,我轉型為作者,編輯不幹了。但此後有幾次機會來敲門。先是周浩正來電,說要創辦新雜誌,問我意願。那時書市看好,版稅尚可度日,在家工作又自由自在,我哪願回去當上班族?
後來又有吳興文找我去編日常用語工具書。他知道我不想窩在公司裡,說,有時可以出外查資料什麼的,不用一直待在辦公室裡。殊不知我要的,是偶爾來公司一趟,而不是偶爾離開公司一下。
幾回我都沒答應,這種感覺,很像被退婚後,就不想再嫁了。
最後一次,是幾年前,黃驗接下官方《百年風華》出版案,想到我有此類編書經驗,遊說我出馬。我心有顧忌,不敢答應。後來他另尋得到編輯老手,挑負大擔,完成使命。這個案子工程浩大,又牽涉到公家機關,內外交迫,非常人所能為,幸好我自知藏拙,否則身敗名裂,死得難看。
時光一年一年過去,某日我在午睡,矇矓間電話響起,居然是從遠流退休多年的周浩正。他多年來於網路上撰寫系列「編輯心法」,在兩岸出版界廣為流傳,他舉例不免以遠流為主,也多次談及詹宏志。在電話中他談到寫作「編輯心法」諸事,突然說出讓我驚訝的話,他說他寫這麼多篇,目的只有一個:還詹宏志一個公道。
周浩正說,與詹宏志共事期間,對詹宏志諸多非常前進的想法不以為然,事隔多年回頭檢驗,發現詹以前觀點是正確的。所以他要撰文還詹宏志公道。
我聽完,又睡去,醒來覺得像做了一個夢。我回想起詹宏志開啟的我與遠流相關的編輯夢,而這夢是圓不了的了。只是世間事,本來就圓滿少,缺角多。像夢一樣。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不同時代的編輯魂:
-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地表最強出版人,其實早就誕生在台灣
- 立志做那個優秀的編輯吧!──記「誰需要編輯:從《天才》一書看這一行的尊嚴與夢想」
- 變動的媒體時代,更要從基本的《編輯七力》做起──專訪資深媒體人康文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