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楊照談波赫士的精采閱讀

走進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楊照談波赫士的精采閱讀

文/陳心怡

「臺灣商務70館慶——大師的學徒:關於閱讀的技藝與學習」系列講座首先登場的是「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擔任臺灣商務印書館客座總編輯的楊照同時也是該場講座的主講人。他首先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眼睛瞎了,怎麼讀書?耳朵聾了,怎麼作曲?甚至舌頭沒了味覺,怎麼烹飪料理?五官與五感,是人接觸外界難以或缺的管道,我們如何能想像自己少了一個與世界連結的橋樑?

想像力的無限

然而有少數奇才,能超越肉身、直達內心把無窮想像空間一一化為創作,被國際文壇公認最具分量的拉丁美洲文學大師波赫士就是其一。出生於阿根廷的波赫士因家族遺傳之故,不到四十歲時雙眼便逐漸惡化、失明,但波赫士不僅沒有中斷閱讀,反而在失明後的人生寫出更多作品,除了親友協助他之外,他只能憑自己的記憶來口述創作。人類文明史上,瞎了眼的文豪不僅絕無僅有,波赫士竟還能教我們明眼人如何閱讀,因此獲獎無數的波赫士雖獨缺諾貝爾的桂冠肯定,然他在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晚輩馬奎斯眼裡,始終是最景仰的作家之一。

運用想像力創作的神奇之人,除了文壇上的波赫士,古典音樂則有貝多芬。楊照說,貝多芬幾乎所有為人所知的重要樂曲都是雙耳失聰後所做,他的作品之所以了不起,正是因為他聽不到,「一般音樂家寫的是現實的聲音,而貝多芬寫的都是想像的聲音,在當時的技巧上,根本無法演奏,我們卻能感受到作品的偉大,從這一點來看,也許我們應該慶幸貝多芬耳聾。」

把貝多芬創作「落實」到可以彈奏的關鍵人物是他的大弟子徹爾尼,徹爾尼用盡一輩子的心力寫下無數的練習曲,才逐步培養出李斯特等人終於能把貝多芬的音樂表現出來。楊照試著從貝多芬的非現實音樂來看波赫士的非現實閱讀。

如果眼瞎了,你還讀書嗎?一個瞎眼的人讀書,跟我們明眼人讀書,有什麼差別?」楊照從這樣的提問引領讀者開始認識波赫士的文學世界。

「波赫士之所以了不起,正是因為他比我們自由,明眼人讀到圖書館,腦海自然會想到具體樣貌,這是改不了的習慣,但擔任過阿根廷幾座圖書館館長的波赫士腦子裡沒有固定的圖書館形象,當他寫到圖書館這三字,比我們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比起任何一座實體圖書館,他的魔幻圖書館大太多!」楊照說。

這座不具實相、只存於波赫士想像中的圖書館,在《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序曲〈巴別塔圖書館〉裡可以一覽它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不論是館體結構或者藏書內容,波赫士說:「圖書館是沒有界限、周而復始的。」

走進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楊照談波赫士的精采閱讀

書,比世界還大

波赫士對書的理解與一般人邏輯相反,他一再強調書比世界大,是書包含世界,不是世界包含書,因為書由文字所構成,而文字形成的排列組合近乎無限,我們在現實世界裡運用的文字只是無限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楊照說:「所以我們必然要藐視當下,現實世界如此渺小,我們為何要如此執著現實世界?」

循著「書比世界大」的邏輯而來,楊照以波赫士的〈一千零一夜〉來闡釋。波赫士在〈一千零一夜〉裡提到:「關於《一千零一夜》的書名,有一點非常重要,它暗示了這是一本無窮無盡的書,而它也確實如此。阿拉伯人說,沒有人能夠讀完《一千零一夜》,並不是因為厭煩,而是人們認為這本書是無窮無盡的。」楊照指出,《一千零一夜》裡頭有一夜就是謝赫拉莎德自己的故事;她進宮向國王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不僅挽救了其他女子、免去自己被殺頭的命運,同時也把故事無限延伸下去,而這正是文字無窮、書的世界為何比真實世界來得大的主因。

後來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羅就是模仿這種無止盡的故事,不斷穿梭在他的創作裡。波赫士還用「眩暈」形容這種無窮無盡的狀態。

對波赫士來說,如果書背後隱藏的是無限大的世界,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閱讀?

楊照認為,我們習於從閱讀找到一個答案,或者以為作者給了一個答案在書裡,其實不然,「了不起的書之所以存在,是要人不斷詮釋,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真正有意義的是剝洋蔥的過程,而不是你剝到中心以後發現什麼。書,沒有固定意義,即使是作者,都無法決定書到底講了什麼。當然也會有一種書,是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但是波赫士提醒我們,這不是最好的書;最好的書是每位讀者都會有不斷詮釋的空間,最後一起構成了這本書,這才值得我們閱讀,像《神曲》、《一千零一夜》、莎士比亞的作品等。」

話說回來,王雲五當年主持商務印書館時,創立「萬有文庫」,目的是希望收藏一套萬有文庫就等於擁有一座圖書館,楊照認為這是出版史上永遠不可能被超越的典範。不論是王雲五的萬有文庫抑或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一個在北半球、一個在南,一個位於東經、一個在西經,看似遙遠的兩端卻因對閱讀的無限想像而串起了兩個平行時空,不斷地迴旋、延伸,書與文字,豈止是你手中所見的樣貌而已?

大師的閱讀,閱讀的大師:

  1. 數位之晝與紙本之夜:數位時代解放文字的「閱讀」──郝明義談「數位與網路時代的閱讀」
  2. 藝術等於熱情加上方程式──波赫士與鑽石短篇書單
  3. 《想像的動物》 波赫士給予讀者無限驚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