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新時代,會不會是《一九八四》的續集?──反烏托邦議題及相關書單
Photo Credit: Pixabay

美國的新時代,會不會是《一九八四》的續集?──反烏托邦議題及相關書單

編譯/黃彥霖

2017年1月20日,全世界看著一個在競選期間掀起無數波濤、幾乎口無遮攔的地產大亨登上了全世界最有權力國家總統的位置。那天是星期五,是一個同時充滿節慶與動盪氣氛週末的開端,只是沒人料到週末還沒結束,新的一波巨浪又從白宮湧了出來。

週六晚間,新任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將原先排定於週一的第一次正式記者會提前了兩天,無視空拍照片證據或是專家的數據推測,逕自宣稱「這是歷來參與人數最盛大的就職典禮」,並將「低報了人數」的各家媒體罵了一頓。事情還沒結束。隔天一早,擔任川普競選期間競選經理的凱莉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在NBC《會見新聞界》(Meet the Press)的訪問中,被主持人問到對前晚記者會的回應時,這樣回答:「讓我們別這麼大驚小怪,史派瑟只是給出了一個『另類事實』。」

▶▶有影有真相:康威回應談到「另類現實」時的訪問片段

讓我們將這個情況再重新描述一次:

新任總統顧問康威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所製作、全球播映史上最長壽的節目中(已開播七十年),將白宮發言人毫無事實根據的「謬誤」(falsehood,謊言)公開說成是「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替代事實、選擇性的事實)。

這樣一提,就算不是美國公民,也可以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何在。新的一週還沒開始,「另類事實」這個聽起來理性、專業,彷彿加來道雄會在解釋多次元時空時用上的詞彙,便成了全美國討論的話題。

另類事實不是事實,它其實只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這種「委婉」(euphemism)的修辭在喬治.歐威爾的反烏托邦經典《一九八四》中被發揮到淋漓盡致,是塑造書中整個詭異世界的語言根基。在康威的訪問播出之後,整個社交網路迅速地對這種歐威爾式的(Orwellian)用語做出反應,嘲諷、擔憂,甚且將此抓來當笑柄。有趣的是,受到大量討論的影響,《一九八四》於亞馬遜上的銷量於當週爆增將近十倍,空降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從出版的角度來說,姑且不論人們是因為出於好奇或是恐懼,這個現象其實還是延續了去年大選期間,出版零售界以議題為主軸的銷售趨勢。而隨著《一九八四》突起,同類型的反烏托邦小說多少也受到帶動,獨立出版社《電子文學》(Electric Literature)和《哈芬登郵報》便分別列出受此波浪潮帶起銷量的反烏托邦小說以及相關議題書籍,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1. 一九八四》(1984),喬治.歐威爾著
  2. 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阿道斯.赫胥黎著
  3. 我們》(Мы),尤金.薩米爾欽著
  4. 《不可能在這裡發生》(It Can’t Happen Here,暫譯),辛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著
  5. 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雷.布萊伯利著
  6. 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漢娜.鄂蘭(Hunnah Arendt)著
  7.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瑪格麗特.愛特伍著
  8. 夜母》(Mother Night),馮內果著
  9. 文字交易所》(The Word Exchange),亞拉娜.葛雷登(Alena Graedon)著
  10. 《鄉村輓歌》(Hillbilly Elegy,暫譯),J.D.萬斯(J.D. Vance)著
  11. 《不滿的冬天》(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暫譯),約翰.史坦貝克著
  12. 《愛與泰克諾音樂的沙皇》(The Tsar of Love and Techno,暫譯),安東尼.馬拉(Anthony Marra)著
  13. 《送檢:伊朗愛情故事》(Censoring an Iranian Love Story,暫譯),沙里耶.曼德里波(Shahriar Mandanipour)著
  14. 《鮮艷的字母》(The Flame Alphabet,暫譯),班.馬庫斯(Ben Marcus)著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委婉語並不少見,語言有其活性,總是隨著社會的潮流以及人們內心狀態的不同而變化其形態與內涵。以政治諷刺著稱的美國喜劇大師喬治.卡林(George Carlin)將這種委婉的說詞稱為「軟式語言」(soft language),是他最痛恨的事物之一,因為那代表著人們對事實的軟弱以及思考上的退化。

但即使我們不論卡林的個人意見,也不論「委婉」作為一種修辭方式本身有多中性,當帶有總統顧問身份的康威以這樣的態度回答關於政府誠信以及失言的議題時,她的委婉便給人一種試圖扭曲、欺瞞的狡辯感覺。而也正是這樣的語境脈絡,讓著名書評家角谷美智子忍不住在紐約時報上告訴我們,為什麼《一九八四》必須進到每個人的2017年書單之中。

歐威爾筆下那個由老大哥所掌控、因著語言的改變而逐漸演化到「無法表述自身真正想法」的可怕世界中,有新語(Newspeak)和舊語(Oldspeak)的分別。新語是唯一一種會不斷消減詞彙的語言,它削減意義、真實,直到舊語(在新語之前所使用的語言,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語言)被完全取代。在新語當中,「好」(good)這個字指的是「喜歡老大哥」,「壞」(bad)這個字則消失了,由「不好」(ungood)取代。

要嘛你喜歡老大哥,要嘛你不喜歡老大哥。要嘛你認同川普的就職典禮史上最盛大,要嘛你「選擇」不認同──但不認同並不表示那個資訊是錯的。

真是非常有道理。

倚靠著人民對現今媒體不信任感而勝選的川普陣營,就職不過滿月,非但沒有解構他所反對的媒體霸位,反而從另一個角度加強了自身的,想來多少覺得有些諷刺和無奈。

反過來想,今天我們能夠討論《一九八四》爆增的銷量及其後的脈落,是因為我們擁有適當的空間和語言,但是真正讓人心驚的是,還有多少人沒有讀過《一九八四》、並對那顆可能即將撞上我們的慧星一無所知、甚至拒絕承認呢?對他們來說《一九八四》真的只是一篇小說,而史派瑟所說的就真的只是一種另類事實,不信拉倒。

一九八四》等反烏托邦小說讀來令人過癮、警戒,但在此刻,這類小說大賣多少讓人感到有些不安。雖然現在就將美國的未來定調為「歐威爾主義」未免太早,往好處想,至少人們正試圖以閱讀的方式積極地瞭解、討論自己所身處的社會。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將那些故事保持在書裡吧。

參考資料:

  1. 《哈芬登郵報》書單
  2. 《電子文學》書單
  3. Amason
  4. 角谷美智子推薦《一九八四》

活在另類現實的後真相時代:

  1. 全球最狂的照妖鏡,映照出弊病叢生的美國
  2. 英國脫歐,川普崛起 ,「極右派」狂潮襲來,世界將何去何從?
  3. 真相放兩旁,情緒擺中間──歡迎來到2016年度代表字「後真相」的時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