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深情,好笑,加上深刻議題──李慧宜《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
文/楊子霈
閱讀《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時,因為身為高雄人,我有在地人際網絡的優勢,受贈獲得作者李慧宜自家出產的美濃白玉蘿蔔,晚上拿來煮火鍋,果然細巧鮮嫩,入口即化,是蘿蔔界的神品。
我帶著感恩的心把書讀完,她的書和她的白玉蘿蔔一樣,也是神品。
記者的著作,社會面比較寬廣,文字通常也淺顯易懂,缺點是有時太過中立冷靜,不易呈現自己的觀點和性情。但李慧宜的書兼具議題面及感情面,相當吸引人。也許因為她以十多年公視記者的資歷毅然嫁進高雄美濃農村,和農村人朝夕相處,所以書中描述的農村生活愛恨與紛爭,感情火熱,讓人無法輕易釋卷。
比如〈美濃式婚宴〉一節就令人捧腹,提到美濃人不喜吃晚宴,因為會浪費傍晚涼爽適合勞動的氣候,美濃人也絕不同意讓午宴延後開席,因為會耽誤下田時間。如果過了開席時間,菜還沒有上桌,日後人們想起這場婚宴,就只記得一件事,「吼!个XX哥討薪臼,開席間時過核,還毋曾出菜啊!」(吼,那 XX哥娶媳婦,開席時間過了都還沒有出菜啊!)總之,務農才是生活的主體,所以她的婚宴傾力設法讓自己的北部朋友絕不能遲到。唯有在農村切實生活過的人,才有立場及觀察如此婉言道出農村人的有趣特質。
以客家話忠實呈現對話內容,讓本書更為傳神生動,除此之外,書中的議題也很精采,以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為結構,呈現每一季的農村風情及遇到的問題:春末穀雨時美濃水患,帶出美濃水庫興建問題;冬季美濃因地形因素,易受PM2.5污染;農發條例讓農地自由買賣,帶出農舍炒作問題;務農所得太低,導致農人的自卑⋯⋯等等,自然地以季節時令帶出值得關注的議題。
李慧宜文筆精采,兼具文學性,比如在〈關於草的愛恨情仇〉中提到農業生產對除草劑的過度依賴,她如此寫道:「只要是整地前半個月,泰半的農民一定會使用除草劑。在這些時期,很容易看到農民走在田裡,揹著揹負式的噴霧器,噴灑著霧狀除草劑。看久了會有一種錯覺,好像農民在田裡迷失了方向,被霧氣包圍,一輩子都走不出來。」
特別的是,這本書也關注了性別議題。農村的自然風貌固然優美純淨,人情往來固然淳厚親密,卻也有其保守蒙昧且封建父權之處,書中許多章節都提到她以北部知識女性的身分嫁進南部客家農村後,觀察到的種種性別歧視問題,比如在圳邊洗衣,她婆婆就輕聲對她說:「要先洗汝爸个、姊夫个,樣洗阿文、阿忠還有阿禮三兄弟个。」(要先洗妳爸爸的、姐夫的、再洗阿文、阿忠和阿禮三兄弟的。)「最尾樣來洗亻厓等細妹个。」(最後再來洗我們女生的。)
李慧宜的評語是:「夜裡的水圳邊,熱鬧無比,有笑聲、有幹聲。男人勿近,沙文無所不在。」這也是男性知識分子較難深切察覺的。
綜合言之,這是一本難得的結合感情與知識,以身體耕種、以淚水書寫的可貴農村報導文本,情感火熱、議題深刻,讓人讀後深深關切農村問題,得到李慧宜這樣的知識女性媳婦,是美濃農村的幸運。如同本書推薦文馮小非所言:「如果每個農村都有一位像慧宜這樣的記者,世界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