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青鳥】那些透過色彩對你低語的電影
Photo Credit: Youtube

【評書青鳥】那些透過色彩對你低語的電影

文/涂東寧

電影於我們而言是什麼?是對生活的儀式性感召。那麼生活於我們而言又是什麼?我們如何自光影裡找回與生命的連結?時光之硯站主、影評人張硯拓指出,電影裡的「色彩」運用是個重點。

「色彩在電影的運用,能帶來意在言外、劇情之外,屬於觀感、氣氛的東西。假如一部電影的用色豐富繽紛,看下來也會開心許多。」張硯拓表示。

色彩作為一種電影語言的運用

電影語言是什麼?語言最原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溝通——那是透過約定俗成、學習而得的。導演在創作手法上,運用生活裡堆砌的習慣,讓觀眾能即刻意會導演要傳達的訊息,即是電影語言。各樣鏡位、剪接、配樂的使用,都是為了幫助觀眾理解故事,色彩也是其中一種。

最經典的色彩運用,莫過於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的「藍白紅三部曲」。《藍色情挑》(Trois Couleurs : Bleu, 1993)裡,你可以看到不僅人物穿著、道具是藍的,整部片更帶著藍光幽幽、悲傷的氛圍。到了《白色情迷》(Trois couleurs: Blanc, 1994),則一改為白白亮亮的色調。《紅色情深》(Trois Couleurs: Rouge, 1994)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奇士勞斯基運用不同色調來講述三個故事、塑造整部電影的氛圍。

或者以科幻片《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為例,為串聯五個不同的時空在同一條敘事線裡,五個時空都各有其色調,好讓觀眾能穿梭於層層夢境而不致混淆。《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2015)也運用五種不同的顏色來刻畫擬人化的情緒。

【評書青鳥】那些透過色彩對你低語的電影
Photo Credit: Giant Freak in Robot

同樣顏色在不同電影裡的使用

  •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1999):慾望。
  • 《肉慾》(Raw, 2016):血、恐怖的想像。
  • 《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 2004):聖誕老公公。

  •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哈比村場景裡綠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象。
  • 《摩登大聖》(The Mask, 1994):詭異。
  • 《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母體世界裡整體色調都偏藍綠、帶有數位感的。

以《駭客任務》為例子,怎麼使用色調來營造異世界的感覺,又不要顯得太過詭譎或出現動漫的不真實感,就是科幻片導演要注意的事情。一個顏色被錯放時,則可以塑造衝突,例如《魔登大聖》裡被塗上綠色臉孔的人。

Less Is More

某些電影導演會將將其他顏色飽和拉低,極端凸顯一個顏色。例:《萬惡城市》(Sin City, 2005)的黑白畫面裡,突出黃色的殺人狂角色。

黑白(Black and Chrome)

《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5)原本是彩色電影,導演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 )後又推出一個Black and Chrome黑白版。黑白版不單單僅是抽掉顏色而已,而是藉著黑白色對比,來凸顯導演想強調的畫面意象。如:第一幕尾的沙塵暴畫面,比較了彩色、抽調飽和的黑白、Black and Chrome三種版本,差異立見。

類型電影的色彩運用

色彩較為繽紛的歌舞片,常以色彩來明喻角色現下的狀態。大家耳熟能詳的《樂來樂愛你》(La La Land, 2016)「Someone in the Crowd」這場戲裡,女主角穿著藍色洋裝來到粉紅色調的交際場景裡,以及所有人暢飲喝酒的黃色氛圍裡,她的藍就是與紅跟黃格格不入,表示派對並非屬於她的色調。《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 2009)也可看見這樣的運用:藍色是Summer眼珠的顏色,代表了Tom對Summer的偏執與愛慕,在舞蹈場景中與Tom載歌載舞的路人們就全穿著藍色調的衣服。

武俠片則以顏色來營造人與世界的關係、角色之七情六慾,海涵在天地萬物中。如《臥虎藏龍》(2000)的竹林戲、《一代宗師》(2013)。科幻片的色彩則如前述的《全面啟動》、《駭客任務》一般,色調用以幫助切分現實與虛幻的場景,近年的《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5)也相當值得一看。

「最後我想特別推薦一部電影,叫《乘著光影旅行》(2009)。」張硯拓說,這是介紹台灣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所有色彩的運用與創作,其實都源自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觀察,來自你對生活的體悟,取決於你在生活中的覺察力。你首先有所體悟了,才能進而催眠觀眾沉浸在你使用的素材裡。」這樣的色彩美學終究來自生活,對色彩的喜好與感受能力,要從生活中培養,最後再回到對電影美學的鑑賞。

【評書青鳥】那些透過色彩對你低語的電影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推薦色彩片單

  • 《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 2001)
  • 《超級狐狸先生》(The Fantastic Mr. Fox, 2009)
  • 《月昇冒險王國》(Moonrise Kingdom, 2012)
  •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
  • 《雲端情人》(Her, 2013)
  • 《烈愛風雲》(Great Expectations, 1998)
  • 《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 2010)
  • 《告白》(こくはく, 2010)
  • 《花樣年華》(2000)

涂東寧

愛貓和劇場。正在學習質疑,學習思辯,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人。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電影的文字前身:

  1.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小說改編電影的最佳典範──聊《刺激1995》
  2.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跨類型的傳承路徑──從義大利恐怖電影到日本新本格推理
  3.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既相同又相反──談《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與電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