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古時候都講文言文?其實古代也有今文古文之戰啦!
Photo Credit: Pixabay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古時候都講文言文?其實古代也有今文古文之戰啦!

最近文白之爭已經從我同溫層我圈進展到全民熱戰,雖然我這專欄名曰「讀古文撞到鄉民」,但再說一次,我並沒有覺得什麼語體或經典非讀不可,只是誠如前一篇所說:讀古文給我個人最大的意義,就在發現很多當前的紛擾,原來古已有之,那麼我們這一個斷代就不至於如宇宙孤兒般的存在。就像這文白之爭,也是古時候就有

各位可能會問——古典時期大家都讀寫文言文,怎麼可能有文白之爭?大家好我是谷阿峰,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個古代文白之爭的故事。有一天一個名叫大夏的網紅經學教師,覺得另一個網紅小夏根本TMD不懂教學。於是他就上了天下雜誌還什麼翻轉教育期刊發文,開砲說「有一些教經學的人腦袋有洞,整天引用理論、細讀文本,搞得學生沒有明確的能力指標,大腦這東西很棒可惜小夏沒有」。接著網紅小夏也在自己臉書找來一群腦粉開直播回應,說大夏整天裝逼說要斷開黨國枷鎖,但其實根本沒讀幾本書,無法和世界接軌。

如果各位覺得似曾相識,那真的純屬巧合。雖然以上有一些超譯亂翻的部份,但我相信經過文言荼毒的各位,直接看《漢書.夏侯勝傳》應該也不成問題:

勝從父子建字長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采獲,又從五經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具文飾說。勝非之曰:「建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勝為學疏略,難以應敵。

好的,這看起來只是夏候勝叔姪的嘴砲。但其實漢代是個很奇妙的年代。我最近看呂麗絲的新書《請問呂律師》,什麼金屋藏嬌、相如文君種種小三離婚的故事,都發生在漢代。而漢代還有個更顯目的景深,即是與當前爭議相關的「今古文之爭」。

事實上今古文並不等於文言白話,其起因來自於秦火後的經書版本分歧。我們知道漢代獨尊儒術,理當需要一套正統的、足以作為課綱的十篇核心經典(其實不只十篇啦)。有資源,有國家機器與體制,也就促使今文古文兩派的爭議進而白熱化。(怎麼有一種莫名的既視感啦)

所謂的「今文經」和「古文經」說起來複雜,簡單來說就是一部經典的兩種版本。而這兩個版本內容有異,卻都希望被選入課綱。我這邊舉今古文的《尚書》當作例證簡單說一下。首先要先介紹今文尚書網紅、秦朝的博士伏生:

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史記.儒林傳》)

看看(又學寶傑),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秦朝的博士到漢文帝時都已經九十幾歲了,在沒有維骨力的年代根本已經走不動了(《齊詩》的轅固生也是同樣狀態,後來皇帝派出空軍一號把他接到長安)。於是漢文帝派朝錯去學習《尚書》。據說伏生只懂齊語,加上年老昏瞶,朝錯跟他無法溝通,只好請伏生孫女來翻譯,有一種《為愛朗讀》的設定。總之今文尚書二十九篇就這麼被再現出來。

這件事聽起來好棒棒,但細想問題也不少。首先是一個九十歲的老灰仔的記憶力可信嗎?他高中背的文言文默寫出來百分百正確嗎?再來就是這其中可能有伏生授學的注疏與轉譯的可能性。對今文尚書有疑慮的同時,古文版尚書也粗乃惹:

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漢書.楚元王傳》)

話說魯恭王這傢伙為了把自家蓋成帝寶,讓孔子老家這樣的一級古蹟直接自燃,未料孔壁中發掘出以蝌蚪文寫成的《周禮》和《尚書》(金庸《俠客行》也用過這梗)。在《論衡》裡這事更玄,說魯恭王都更到一半,聽到牆壁後有弦歌之聲(根本《紅衣小女孩》啊)。於是古文《尚書》就此出土了。爾後《尚書》有有多次偽古紛爭,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總之如此一來,經書有了今古兩種版本,而類似伏生的狀態,各地經師都有家傳的版本,於是哪一個版本可以立為官學進入課綱,就這麼吵了N年。這也就是我們國學常識說的「漢代今古文之爭」的真實狀態。至於今古文之爭最高潮,即是西漢宣帝時的「石渠閣會議」(又名西元前課綱審議委員會)(我亂講的),主持「石渠奏議」還不是教育部長層級,而由當時皇帝親自審議:

詔諸儒講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漢書.宣帝紀》)

前面介紹到的兩位西漢幹話王,不,我是說西漢經學網紅夏後勝與夏侯建的尚書學,也在此次會議正式被立為博士,得以開班招收博士弟子員,一舉解決招生和流浪博士(那時候沒有好嗎)的問題後,這故事也就和平落幕了。

我們當前的文白之爭不可否認有資源和意識形態的爭議,但同時也有更複雜深刻的內涵,包括教學現場的困境,考試制度的僵化,文言與當代社會公民思維的落差等等。我也沒有要表述立場連署選邊站的意思,只是眼見時代的巨輪碾壓興替,這才覺得眼前一切紛紜甚囂的糾結,其實只是歷史的片羽、宇宙的微塵,那麼這樣來看,在如何壯盛的紛爭終究落幕,而回過頭我們終究以另一種文言的姿態被記下一筆,或根本湮滅無存。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其實讀古文的意義是明白古人的那些荒唐事啦:

  1.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很多幹話成經典,不少實話被湮滅;讀古文的意義是⋯⋯
  2.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搭訕被打臉,我的老天鵝──《漢樂府》中的虧妹被酸實況報導
  3.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瘋狂上奏吉死你!──古代的網紅大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