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美國靠科技、武林靠內力──武俠元素之「傳音入密」
「傳音入密」是武俠小說常見的一種武功,使用時運用內功,聲凝如線,送入對方耳中,其他人聽不到。
最早寫出傳音入密的作家是梁羽生。在梁羽生、司馬翎等人的武俠作品裡,大量出現傳音入密的描述。
但因為金庸對傳音入密描述不多,若你只讀金庸,可能對它不甚了了。金庸筆下僅極少部作品、極少數人使用過傳音入密,一是《笑傲江湖》任盈盈,一是《天龍八部》枯榮大師、段延慶。
其中較為完整的敘述見於《天龍八部》。虛竹和尚面對世紀難解的珍瓏棋局,不知所措,忽聞細細聲音鑽入耳中,指示落子。放眼望去,卻無人動唇。原來傳音者是「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他以深厚內力,施展傳音入密的上乘內功,將話語送入虛竹一人耳中。
但為何不見開口?這是另一門技巧,與武功無關,現代也有人會,這叫腹語術。因此段延慶不動口唇,再以深厚內功傳音入密打pass給虛竹,身旁高手,無人知曉。
也因為傳音入密需要用到內力,因此金庸小說中,少見的傳音密運用,其一竟出自任盈盈,某些讀者有意見,認為她內力不足,何以運用自如?繼而引來任盈盈到底內功強不強之爭議。
《笑傲江湖》寫,桃谷六仙把對手大卸數塊後,對著左冷禪大發議論,令狐沖納悶,這六個粗胚怎麼說得出義正辭嚴一番話 ?疑心有人暗中指點,卻查無此人。這時耳中遠遠傳來細若蚊鳴的聲音,如一縷細絲,鑽入耳中。原來任盈盈變裝為身材臃腫的虯髯大漢,混在人群中。令狐沖這才明白,桃谷六仙所說的那些話,原來都是她以傳音入密暗中傳授的。
傳音入密的功夫,是把聲音凝成一線,送到特定對象耳中,但開創者梁羽生有時候會有另外的解釋,例如《絕塞傳烽錄》,關於傳音入密,說道:「不過必須對方的功力與自己約略相當,方始能夠聽見。」《狂俠 天驕 魔女》(《挑燈看劍錄》)更進一步表示,用傳音入密通話,雙方功力須得大致相當,方能聽見。也就是說,受話一方旁邊若有功力相當的人,也能聽見密音。但這麼一來就產生矛盾了,像梁羽生自己的《牧野流星》所敘,以傳音入密嚇倒武功低微的兩個鷹爪,或如金庸《天龍八部》段延慶傳音給武功低微的虛竹,這類情節便不可能出現了。
傳音入密另有「傳音入密+獅子吼」的進階版。《狂俠 天驕 魔女》耶律玄元以傳音入密發出獅子吼。傳自天竺的獅子吼功原本聲如霹靂,耶律玄元加上傳音入密功夫,聲音雖不宏亮,但因聲音凝結,功效更大。具有如此神通的人,寥寥無幾。
除了前述提及的作品,梁羽生多部小說,包括《遊劍江湖》、《劍網塵絲》、《萍蹤俠影錄》、《風雲雷電》、《瀚海雄風》等,都有傳音入密的描述。
從傳音入密的運用方式,可以看出其人功力。因為是上乘內功, 傳音入密甚為耗損內力,若說話不疾不徐,一如尋常說話,表示功力深厚。又如比東方玉《縱鶴擒龍》寫醉仙翁,此人的傳音入密,一縷音絲,可以往身後飛出。這個厲害。厲害在哪裡?東方玉寫道:「『傳音入密』這種功夫,內功再高的人,也只能對面才能使出。因為要把聲音練成一縷凝而不散的細絲,只能直貫而出,出彼之口,入我之耳。」
梁羽生還創造了「傳音入密2.0」的「天遁傳音」。
比起傳音入密,天遁傳音具備更高品質。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天遁傳音是邪派的內功,傳音入密是正派內功,且傳音入密,靠近的人尚可聽見,天遁傳音卻只有當事人方才知覺。
另外,天遁傳音還有遠傳的效果,能在幾里之外將聲音傳過去,別人只能看出傳音之人的嘴唇微微開闔,卻聽不到聲音。
關於天遁傳音與傳音入密,即使武俠迷也容易弄混。梁羽生在《俠骨丹心》這段文字,大概是最清楚的描述了:「傳音入密的功夫還不算很難,內功有根底的人都可以將聲音送到遠處,只是距離有較遠較近之分而已;但難就難在說出的聲音只讓一個人聽見,旁邊的人,內功若不是在說話那人之上,便毫無所覺。這不是普通的『傳音入密』,而是一種特異的『天遁傳音』的功夫。」
武俠小說這文類雖然式微,但諸多詞彙,已廣為今日媒體使用。譬如談到美國科學家開發出命名為「聲音聚光燈」的新技術,可產生一束極為狹窄的聲波,只有特定接受者才能聽見,據說美國軍方準備將此技術用於心理戰。類此報導,媒體便借武俠小說的「傳音入密」來解釋。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談武論俠:
- 在還不「武俠」的時代裡,如何表現「武俠」精神?──專訪《巫王志》作者鄭丰
- 【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新武俠的突變與傳統武俠的告別:談徐皓峰《師父》
- 「意思到了,就無謂再多說。我以為武俠就是這樣的。」──訪《三京畫本》作者盛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