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時開始,你知道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詹宏志、詹偉雄與李明璁談「讀書的魅力」
Photo Credit: 新經典文化

「從那時開始,你知道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詹宏志、詹偉雄與李明璁談「讀書的魅力」

文/林宣瑋

近年來,書市雖然一本又一本的推出新書,但卻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閱讀率正在下降。隨著數位、網路的時代來臨,讀書對年輕人而言,似乎不再具有魅力。為了找回讀書的魅力,新經典文化與聯合報系自2017年10月17日起,分別以「身體與讀書」、「自由與讀書」、「命運與讀書」為題,連續辦了六場「讀書的魅力」系列講座,邀請到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先生、文化評論者詹偉雄先生、臺大社會學系李明璁教授,與社會大眾談談「讀書的魅力」。在系列講座開始前一個月,三位主講者就先聚在一起辦了一個暖場講座。

除魅後的世界

「這是一個世大運的晚上,但我們卻來這邊討論讀書。」不過對李明璁而言,讀書也能夠提供如運動般的動感與刺激。「大家都以為讀書就是打開書、到闔上書。」但若你唸到了一本好書,它帶給你的絕對是超乎想像的量變與質變。這便是讀書的魅力。

李明璁自己出生在一個紡織工人家庭,爸爸當工廠會計員,是個白領的最底層,而媽媽是品管員,是藍領的最高層。在李明璁的家,「小孩子有個使命,就是會讀書,讓自己在新的世代翻身,最好在未來可以是師字輩的人。」不過由於爸媽也不知道讀什麼書,只好一直鼓勵小孩子一直閱讀。「我的父母對於唸書是採用自由放任的態度」,只要你肯讀,就給你讀。也因為這樣的機會,李明璁從小唸了大量的書。

他引用社會學大師韋伯的話,「西方世界在中古之後進入理性化的過程,整個社會是一個除魅的過程。」在找尋破除迷思的過程中,人類經由大量閱讀而產生知識,並從中汲取啟蒙的力量。東方社會也很強調閱讀,因此我們的文化一直在告訴我們,讀書很重要,能夠增廣見聞。但很遺憾的是,在現行的制度下,「讀書別無其他,就是一直考試。」而這在這幾場系列講座,他希望能透過一次次的閱讀、一本本書籍,除掉那些因為迷思、政治信條所產生的魔魅,讓大家享受讀書的各種樂趣。

高度快感的世界

「在台灣、華人世界,都讀書看成是一種利他的事業、是一種人生應該做的事情。」讀書讀多少、有什麼收穫,是一個可被衡量的事情。因此書市、書商就有可以操作的空間,可以從中找到消費者的喜好,大撈一筆。

但這種很有壓力的唸書方式,詹偉雄相當排斥。

「我本人對社會所加諸的壓力,都會有種反抗的慾望。」他從小就不是個好學生,喜歡躲到角落讀想讀的書,偏愛那些反共抗俄、對付共匪魔爪的「逃難小說」。由於父親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世,詹偉雄一直是由母親帶大的。小學下課後,就到母親工作的林務局待著。他最喜歡的就是林務局的閱報室,不論是各種戰爭故事,或是山難的報導,他都愛看。他最深刻的是出了很多戰爭故事的大明王氏出版社。「如今想來,在那個戒嚴年代裡,這真是一個遁逃的空間」。

就像詹偉雄讀的各種逃難小說,他所處的閱讀世界也是一個具有緊張、刺激感的空間。他在那個世界追逐著高度的快感,拋開一切社會評價、也不談任何有關未來的可能性,純粹享受閱讀的內在樂趣。

「從那時開始,你知道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詹宏志、詹偉雄與李明璁談「讀書的魅力」
Photo Credit: 新經典文化

孤獨的世界

對詹宏志來說,他天天都會思考「我人生中的各種收穫,究竟緣何而來?」為何他與國小玩泥巴的同學有所不同?為何他的兄弟姊妹與別人的命運會有所不同?一般的人都會謝天,但身為無神論者的他,無神可謝,只好謝書。「因為讀書,讓我們有了機會。」

獲得知識,不只有讀書一種方法。「我看過很多完全不讀書、但又極聰明的企業家,他有自己的求知方法,會找相關的領域專家,然後一直問他問題。」只要詹宏志與這種人見面、聽到他們說了那部分的知識,就知道這些企業家最近跟誰混在一起。

「但我沒有這種方法,我只有讀書。」詹宏志從小就愛看書,他也是從舊報紙開始,一個字的慢慢讀。後來上了小學,由於鄉下地方三點多就放學,因此跑到同學家,借了許多如《朱自清文選》、蔣夢麟的《西潮》等等五四時期的書。在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由於新任的鎮長突發奇想,新設了一個圖書館,那兒又成了他的天堂,因為看書不用錢。那時他唸到了湯瑪斯哈代(Thomas Hardy)的《故里人歸》(The Return of the Native),看到了比較乾燥、冬天頗為棲苦、而且又有一大片草原的鄉村。「那是與擁有水汪汪稻田完全不同的情景,我也才意識到:原來還有另外的世界。」

「從那時開始,你知道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你世界觀變了,願望變了,那麼也就與其他的同伴不太一樣了。」對詹宏志來說,一本書的背後隱藏一個人。一本書的背後隱藏一個世界。許多本書,就結合許多不同世代,不同的精彩人物。「我看到很多我人生中沒法結識的精彩。」不過有時越讀越寂寞,因為你所看到的世界,很難跟那些沒有閱讀的人分享。「因此你也得處理自己的孤獨,陷入孤獨的世界。」

即將面臨退休的他一點也不擔心退休的生活,反而充滿期待。他以史學大師陳寅恪、錢穆為例,他們晚年眼睛都不好,但是用聽讀的方式,也「看」了許多的書。「有時一聽就神鬼不分。常常講出更精彩的話,就像威士忌混調之後就有不同風味,更添風采。」對他而言,這就是讀書的魅力。

詹宏志、詹偉雄談閱讀:

  1. 為什麼要讀書?詹宏志:只要擁有完整的文明發展記憶,就有能力重建文明
  2. 小野筆下的「行動派的知識分子」──詹宏志
  3. 盡最大可能將身體置於極限經驗,最後你會得到一種確信──專訪詹偉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