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書青鳥】那些要分離才會懂的事──《謝謝妳跟我說再見》新書分享會
文/尤齡緯
朱全斌與妻子韓良露攜手走過三十年的時光,這本書記錄韓良露離開人世三年後,一路走來對於自身的省思。然而意識到妻子身體開始急速惡化之時,所剩的生命已不到幾個月。面對這樣生命的巨大失落,對於如此深刻的親密關係,首先面臨的是難以放下的空虛和孤獨伴隨而來。
對於朱全斌來說,《當愛比遺忘還長》和《謝謝妳跟我說再見》兩本書的意義和動機不同。寫《當愛比遺忘還長》一書時,書寫的是臨終的陪伴。朱全斌以「日記式」的書寫,將三十年與妻子韓良露的回憶通通記下,深怕漏掉哪些細節就會被自己遺忘了。另一方面,朱全斌坦言當時心裡其實沒有讀者,面對這樣巨大的喪失,以書寫作為一種療癒,得以讓自己安心好過一些,當作收藏記憶最好的方式。
兩年過後,朱全斌出版新書《謝謝妳跟我說再見》,自己反省是否能夠從最哀傷逐步走向康復。從上本著作發行後,與各式的人開始有了連結,讀者們紛紛與他分享自身遭遇,他才發現原來有許多人,同樣面臨人生的難關,而且沒有排解的出口。第二本書他懷抱喜悅的心完成,朱全斌嘗試回溯、反芻並沈澱,發現自己並非只是「失去」,更多是這三十年他的獲得。此書其中一大目的,正是期許能夠幫助他人。
婚姻是修煉場 從共我到新我
韓良露走前,曾囑咐給丈夫一句叮嚀:「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
朱全斌描述兩人生前的相處模式,韓良露總是熱切、散發光芒。兩人既相似又互補,但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何能保有自我又能相互成長?他認為,婚姻是學習的道場,兩人共同修煉的場所。朱全斌與韓良露起初只是朋友關係,兩人起初抱持著不婚主義,其實各有所顧慮。他認為熱愛自由的韓良露害怕主體性的喪失,自己則是從小就因為害怕關係的喪失,而選擇不輕易建立關係。
兩人最後選擇攜手相伴,面對在婚姻上的不同修煉。朱全斌在書中歸納出理論,在兩人相遇之前是「原我」, 自己個性較為溫文、被動,而後進入「共我」 ,兩人生活會取代一個人的生活。當然並非每個人都相同,需保有自主性同時獲得最合適的空間。韓良露原來勇於表達自我、自主性強烈,經過多年的磨合,常常有一句口頭禪,兩人在一起完成某件事時,總會脫口而出「我好幸福」這句話。也從朋友口中得知,她認為和朱全斌在一起生活是她人生裡發生過最好的一件事。他認為韓良露在兩人關係裡已學成功課,然而自己卻還沒學會。
朱全斌與韓良露在眾人眼裡如神仙眷侶般的和諧,仍必須去面對共我取代小我的情況。親暱的兩人關係裡,常捨不得磨合而多少犧牲自由與獨立性。韓良露離開和所蛻變的新我,幫韓良露出版生前的文稿集結出版成書,自己也執筆創作。精神和身體磨難後,帶著對妻子的思念,拾回自信,彷彿過著兩人份的生活,亦是身邊友人所樂見。
希望朱全斌能在生命裡可以開出自己的火花,除了大學任教外,朱全斌接觸的許多嘗試皆受到韓良露所鼓勵,包含拍紀錄片、音樂劇導演和插畫創作等。而到過世後寫下第一本書《當愛比遺忘還長》,他發現與妻子相互學習的「共我」時期已成為「新我」,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體內的一部分也有韓良露的存在。
舊地重遊 難捨回憶
旅行是兩人共同的興趣,韓良露離開後朱全斌有意地出發旅行,但為了避免觸景傷情,仍避開前往曾去過的景點。他與韓良露共渡最後歲月的巴黎是韓良露最喜歡的城市。諷刺的是,最後卻是用逃地離開這個地方。對於巴黎的感覺已經不對,也提自己或許哪一天會去巴黎「修正」對它的污名化,舊地重遊對他來說是最困難的事。
韓良露在世時總扮演主導性強的角色,就連旅行也不例外。這讓朱全斌在後來獨自旅行時開始反省,自己因為懶惰而選擇配合另一伴,卻忽略了旅行是彼此都要有所投入。健康的關係是相互磨合,雙方的自我得以成長,而非放棄建構自己的主體。在旅遊當中,沒有了帶路的嚮導,朱全斌開始尋找、摸索,得到更多的樂趣與成就感。
理解哀傷 選擇慈悲
朱全斌其實不覺得自己堅強,忠於當時的情緒,沈溺在自我的苦痛當中。然而他在臉書上的公開文字,獲得有相同感受的讀者來信,無形中成為一種陪伴與助力。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能夠悲傷的人是有福的。」然而朱全斌也認同如此一說,平順的幸福是狹義、淺層的,對於人生的理解甚少,然而經歷悲傷從中理解他人之苦痛,亦能夠能夠擁有慈悲。並非每個人面臨生死離別都會產生痛苦,為了生存而選擇逃避,使自身與情緒解離。不負面看待哀傷,和他人產生連結的契機。
輯二的最後一章節以Y先生的出現,作為全文的另一條支線,亦是朱全斌開始「走出依賴」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韓良露過世後,在情感上的依賴有巨大的喪失。他曾經嘗試過各種方式想要知道對方好不好,如此艱難之路,走來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輕鬆。當下如出現精神上的支柱,彷彿獲得一塊救生浮木,但朱全斌在其中悟出更是需要誠實面對自己並尋獲力量。
四件韓良露送的禮物
寫在書本文末是朱全斌寫給韓良露的信,生前常抱怨她的不是,而現在只記得對方的好,是第一件禮物。度過了哀傷時期,放下恐懼和執著是第二件禮物。重整生活秩序後,有了第三人生的目標、核心是第三件禮物。最後一件禮物,則是人際關係比以往更加頻繁。
「因為真正可貴的,從來就是真心,不是話語。」對於種種靈魂的連結,都是一種可貴的機緣。因為是愛和包容,讓所有的分歧有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