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會動員」比「兄弟多」重要多了
Photo Credit: Wiki

【一週E書】「會動員」比「兄弟多」重要多了

文/犁客

認識陳浩南的人都知道,他能一路從青少年古惑仔打打殺殺拚到銅鑼灣扛把子,憑的就是這三點:夠狠、義氣、兄弟多。

陳浩南是個虛構的漫畫角色,後來被改編成電影,所以很多人聽陳浩南講上頭那段話時,看到的是港星鄭伊健演的陳浩南。娛樂事業與黑幫之間的複雜關係全世界都有,香港可能是最複雜的地區之一;而十多年過去,許多當年真的相信黑道成員之間以義為重的觀眾,應該都已經從現世黑道的作為當中逐漸清醒,就連當年那些演出以義為重黑道角色的演員,現今也大多用實際行動表示:大佬我把利字擺中間,而其他不管什麼都是可以放兩邊的。

但是,雖然熱血扛把子只是虛構角色、黑道講道義的真實性和聖誕老公公的存在機率很接近,但陳浩南講的那句話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尤其是「兄弟多」這個部分。

香港黑幫電影裡頭一堆人站在街頭扛著球棒握著西瓜刀個個三七步用鼻孔互瞅的場面,是敵對雙方展現實力向對手示威,理論上能動員越多人用三七步站在自己這邊用鼻孔瞪對面,自己的贏面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能有多少動員力,直接決定了事態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生活當中的很多情況會如何發展,都與你會不會「動員」有關。

辛辛苦苦辦了個活動,結果現場沒有人來;沒有主辦單位,結果上街遊行的人數飆上新高;替自家店面做了半天廣告都沒有生意,在臉書上發了一篇抱怨文卻讓客人大排長龍⋯⋯這類例子我們天天看得到。知道怎麼動員,就有幫法讓自己的訊息傳遞得更遠、發揮的力量更大。

在香港現在的抗爭行動裡,可以看出動員的重要;在台灣現在的政壇現象裡,可以看出動員如何被利用;而在中國與美國現在的種種爭執當中,也可以看見各自動員了哪些不同勢力以加強己方實力。

這些規模大大小小的動員事例,和陳浩南那種依靠自身魅力和幫會規矩集結起來的「兄弟多」不一定相同,在某些事例中被「動員」的個體,大多是因為網路及媒體資訊傳播、因為單一理念而自願聚集的。這種動員比過往那種追隨領導人的動員更機動、更具彈性,凝聚的力量更大,而且更要緊的是,它不需要依靠既定組織或階級的力量發動。

無論想做什麼,「會不會動員」是左右成敗的關鍵。社會運動如此、商場競爭如此,國際互動也是如此。

這是你必須翻開《動員之戰》的原因。

因為在這個時代,「會動員」比「兄弟多」重要多了。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讀小說,人生才走得下去
  2. 像一部讓人目不轉睛的精采驚悚片
  3. 怎麼當一個好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