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超越時代的經典和預言未來的新作
文/犁客
《神經喚術士》和《邊緣世界》繁體中文版最近一起出版,看起來相當奇妙。
1984年,連著幾年發表科幻短篇、逐漸引起讀者及評論家關注的威廉.吉布森,發表了第一部長篇作品《神經喚術士》,甫出版就橫掃星雲獎、雨果獎及菲利普.K.迪克獎這三個最重要的科/奇幻文學獎項──這是首度有作品強悍到一次拿下這三個獎,但《神經喚術士》真正重要的不是蠻不講理的奪獎態度,而是它正式開啟「Cyberpunk」類型。
不明白這個「Cyberpunk」是什麼東西不要緊,因為就算不明白,看看這些事實,也會知道《神經喚術士》有多厲害:這部作品的概念,成為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攻殼機動隊》的核心,在日本動畫監督押井守的改編劇場版發揚光大,間接形塑了好萊塢電影「駭客任務三部曲」的世界觀設定,接著影響更多包括漫畫、動畫、影集及電影等等敘事作品;此外,在個人電腦商業市場剛開始萌芽、網路概念只限於特定領域、網際網路協定尚未出現、無線上網還是個幻想的二十世紀八零年代,《神經喚術士》裡已經討論了大腦連結虛擬世界、在網路空間裡的身分變換、資訊犯罪與巨量數據儲存及運用等等情節,這些不但在三十幾年後的今天讀來仍然充滿衝擊,而且閱讀時會發現:人類資訊發展、對應產生的協作及犯罪行為,幾乎都朝著這個故事預示的方向發展。
《神經喚術士》有個早年的譯本,還有好幾個更早年、來自中國以及國內熱心讀者自行翻譯、非正式的譯本,大多叫《神經漫遊者》。但先前不管是喚術士還是漫遊者,那些譯本讀起來都有點辛苦;原因之一是書中的科幻設定有許多吉布森的自創名詞,角色們用得很日常但讀者初讀時可能一頭霧水(想像一下二十世紀初的讀者如果讀到小說裡出現「某某拿出手機、連上搜尋引擎、下載加密檔案」時的心情,大概就可以想像),原因之二則是吉布森在這本書裡使用的敘事技巧有點太跳躍,很能呈現故事角色的狀態,但讀者讀起來就容易迷失方向。
不過,新譯的《神經喚術士》相較之下好讀許多,原文當然沒變,但譯者及編輯看來努力地維持了文字的流暢;而新作《邊緣世界》,比《神經喚術士》更好讀。
《邊緣世界》是吉布森2014年的作品,也是迄今為止的最新長篇(吉布森的下一部長篇,預計會在2020年的年初發表),雙線進行,故事野心更大,不過吉布森的敘事技巧更純熟,讀起來也更順暢。這兩個故事都涉及犯罪行為及巨大陰謀,可以從中看到推理及間諜小說的成分,某方面來說,它們也是相當有趣的推理小說。
《神經喚術士》和《邊緣世界》繁體中文版一起出版,看起來相當奇妙。舊作是超越時代的經典,新作更龐大但比較易讀;舊作在網路還不普及的時候大量使用了網路元素,而身處網路時代,新作仍然呈現了一個超乎想像的未來。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