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一定有一扇門,通往溫暖的夏天
Photo Credit: Unsplash

【果子離群索書】一定有一扇門,通往溫暖的夏天

夏之門》 ,The Door Into Summer,書名直譯應該是「通往夏天的門」,門本身沒有春夏秋冬之別。想要通往夏天的是一隻虎斑貓,是敘述者丹尼寵愛的家貓佩特。他們住的木造老屋,有十一扇通往戶外的門,另有一個窗子,主人裝上木板,切出一個洞,讓貓出入。

平常的日子,貓從專用窗洞進進出出,沒什麼問題,但冬天雪寒,貓一出去不勝寒,便不再走自己的門,而要求主人打開人走的門。佩特相信,這十一扇門,一定有一扇通往夏天。當然,一扇一扇門打開,最後失望不已。

失望歸失望,下一冬,依然繼續探索一門又一門,追尋通往夏天的門,從未放棄。

這是令貓族心靈融化的小說,少見科幻小說裡人貓感情這麼深厚。(人貓情深,主人帶著他進進出出。是的,他,主人特別強調,稱謂用「他」不是「牠」,也不可用「這隻動物」這樣的詞彙。)小說一開始,就是貓與門與夏天的描述。但這隻貓,佩特,對於情節並不具有主導地位,沒貓,故事照樣進行,貓連配角都不是。然而少了貓,人貓情深略去不寫,小說還真遜色不少。是貓,讓屬性偏硬的科幻小說有了感情縱深,也呈現與其他科幻名著不同的風景。

雖說夏之門是貓的認知,從人角度知道這是謬誤的認知,不過夏之門有另一層隱喻,意味著作者羅伯特.海萊因的樂觀信念,相信「下一個XX會更好」。因此當貓咪佩特在冬季尋找通往夏天之門的同時,主人丹尼遇到生命中最大的暴風雪,也要尋找夏之門。

矛盾的是,寒冬就是寒冬,開一百扇門,出去後還是冷。但當它是一種信念時,就成為一分期待與希望。本書結尾,與開頭前後呼應,如此寫道:「只要試過所有的門,其中一扇必然是夏之門。」

對人生有期待有希望,敘述者丹尼是個暖男,但這樣不代表小說一味頌揚生命的美好或光明。相反的,這是一部包含背叛與復仇主題的小說。丹尼被事業夥伴與未婚妻聯手出賣了,傷心之至的他決定藉由人工冬眠,度過三十年。

冬眠三十年,是為了避禍,也為了復仇。當人生卡關,逃避現實,進入另一個時空,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何況做好理財,三十年後可享有財產增值之利,而更大的冬眠目的是復仇——背叛他的女友屆時人老珠黃,而他時光凍結在三十歲這一年。

夏之門》是科幻小說,但故事線條很簡單,人物設定不複雜,所涉及的科技,雖然現在看來依然不可思議,但已是科幻小說見怪不怪的題材。而小說運用的科幻元素,無論時光機或人體冬眠,兩者並未對社會產生震撼,世界並未因此有所變動,也無災難與驚悚事情發生,作者以平常心看待他所預測或設定的新科技,尤其冬眠,已經走向商業模式,可見運用者眾,但作者並不討論這項科技可能引發的社會事件或家庭問題,也不理會其他使用者的反應,主要聚焦於男主角個人。也因此,男主角的個人特質主導了小說調性——柔情蓋過炫奇,平常超越非常。

夏之門》既為科幻小說,且創作於1956年,內容以1970年與2000/2001年為時間背景,當時的未來如今都已成為過去。許多讀者喜歡檢驗科幻小說所設想的科技是否實現,如《夏之門》寫到的人工冬眠、時光旅行並未出現,感冒也依舊存在,但作家並非預言家,他的任務不在預測未來,而是提供想像,命中與否倒是其次。

這部經典科幻小說好在日常。不管科技如何創新,人性總是不變,書中提到友情、愛情、親情等人情,也有背叛與復仇、等待與寄望,與令人敬佩的職人精神,以及商場的爾虞我詐。就算不怎麼喜歡科幻小說,也能看出滋味。

男主角丹尼是一位發明家,他創辦「幫傭姑娘公司」,研發的產品以家事機器人為主,不是太空船,不是用來提升工廠作業或投入戰場的機器人,他的生平大志是幫助家事自動化。因此《夏之門》與傳統的科幻小說不同,視野不在宇宙,而是日常的住家。他的時間旅行,不為拯救地球、改造世界,而是很個人的理由,有人有貓的家庭小確幸。

夏之門,除了象徵明天會更好,也是冬眠的對比。冬眠是為了獲得較溫暖人生季節。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科幻其實就是現實:

  1. 主角很衰、朋友很狠、故事很厲害,作者很神
  2. 成為時間旅人的簡易指南
  3. 這些書永遠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想像──最強科幻小說書單出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