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人生聚散有時,我們需要像史卡德這樣的幫手。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週E書】人生聚散有時,我們需要像史卡德這樣的幫手。

文/犁客

其實《聚散有時》不大像本推理小說。

聚散有時》是美國作家卜洛克筆下「史卡德系列」最新的作品,這系列的確是推理小說──從第一本《父之罪》還帶著一點古典推理調調開始,到《八百萬種死法》確立滄桑自嘲敘事氛圍後面向社會暗面的故事,接著是進入新世紀後帶著一點不確定但再度找回自我步調的幾本長篇,以及一本橫跨不同時代的短篇集《蝙蝠俠的幫手》。在這個持續超過四十年的系列當中,主角史卡德隨著真實世界一起變老,《父之罪》裡的史卡德看描述大約三、四十歲,所以現在應該已經八十上下,和他的創造者卜洛克差不多。

不大確定從《父之罪》開始認識史卡德的讀者會不會喜歡他。那時候的史卡德不令人討厭,但也還沒有後來某種奇妙特質;關於那些特質的設定本來就在,但要它們散出該有的魅力,似乎需要一點時間蘊釀,無論是在小說旳世界,還是在現實裡頭。

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讀者當年倘若跟著出版社的出版順序閱讀,幾乎都會喜歡史卡德──《八百萬種死法》、《酒店關門之後》、《到墳場的車票》等幾本書裡,卜洛克替史卡德找到最合適的行走速度與說話方式,不僅讀者喜歡,連卜洛克都承認,他對自己如何透過史卡德的眼睛觀察世界、會看到哪種世界,相當好奇。

史卡德不是個完人,他有相當多缺點;史卡德不是神探,沒法子坐在靠背椅中就串起所有線索指出凶手身分。大多數的故事裡,讀者都看著史卡德在紐約市東奔西走──有時搭公車、有時搭地鐵,有時開車,但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走路──找人問問題、看看這裡看看那裡,在心裡想想從前的狀況談談現在的變化,但奇妙的是,光是這樣,書就很好看。喜歡史卡德的讀者都會承認,他們喜歡的原因並不是史卡德擁有超人的智力(像福爾摩斯)或非常能打又精通各種門道(像傑克.李奇),而是認識他之後,會感覺像交了個朋友。

這個朋友和我們一樣平凡。但某個方面,他很堅持很能撐,所以挺過很多事;有的當然是殺戮與推理故事有關的事,有的則是非常日常的、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上的事。

所以看著他,我們也撐過來了。或者,我們會覺得是被他扛著臂膀一起撐過來的。

因此之故,所有史卡德的讀者,都應該讀《聚散有時》。

雖然它不與這系列裡的其他作品不大一樣。

這個故事沒有太過驚駭異色的案件,但這幾乎是卜洛克為我們準備的一封情書,與我們叨叨絮絮關於史卡德系列的大家:他們現在怎麼了?過得還好嗎?誰故去了?誰遠行了?啊啊我們從哪個故事之後己經好久沒聽到他的消息了啊、你記得那個時候他居然幹嘛幹嘛了嗎?

而如果你沒讀過任何一本史卡德,或許可以先試試《蝙蝠俠的幫手》。這本短篇集裡可以看到不同年紀的史卡德面對不同事件,而且很奇妙地保有了長篇構築出來的情調。

當然,我們也希望出版社趕緊將這系列前頭那些作品的電子書上架。

因為史卡德是個值得認識的朋友。他沒事不會打電話找你聊天佔用時間,但你需要找伴喝酒時他會出來陪你,更要緊的,是生活際遇難免起起落落,有天你情緒沉到谷底的時候,會發現他居然在更深的地方用盡力氣把你往上頂住。

人生聚散有時,我們需要像史卡德這樣的幫手。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北歐是個好地方──但你該先讀讀馬丁.貝克
  2. 鬧劇很愉快,但你不是會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3. 冷調疏離最適合形容安靜哀傷的溫柔。反之亦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