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來就不想離開大自然生活,而且我永遠會向她學習。 」——專訪《沼澤女孩》作者迪莉婭.歐文斯
文字/迪莉婭.歐文斯;譯/馬可孛羅編輯;筆訪/愛麗絲
有時她會在夜晚聽見不熟悉的聲響,也會因為閃電打得太近而嚇得跳起來,但無論她如何跌跌撞撞,大地總會接住她。
分崩離析的家庭背景,讓奇雅從小獨自在沼澤裡成長,孤獨,像她在這個世界上與生俱來的座標。但她仍無可避免地,踏入格格不入的社交,在擁抱與逃離孤獨、愛人與被愛、傷害與被傷害之間,當年的沼澤女孩堅韌且溫柔地,終將回歸至孕育她的那片大自然中。
※訪談無雷,請安心閱讀。
問:曾出版過幾本非小說作品,您創作第一本小說《沼澤女孩》的契機是什麼?創作過程中(如靈感發想、資料蒐集、內容撰寫與修改等)有哪些特別印象深刻的事呢?
答:二十三年來每天在非洲觀察獅子、棕鬣狗和大象的日子,讓我領悟到我們人類的行為和這些動物們有多麼相像,更進一步而言,我們有多少行為是根據基因而決定的。舉例來說,身為靈長類動物,人類傾向在有著緊密連結的群體中生活。這些在野外得來的觀察,激發了我寫小說的靈感,我想在小說中探討孤獨會對一個被迫離群索居長大的年輕女孩有多大程度的影響。我想描寫我們能從大自然本身學到多少人類本性。
寫了大半生涯的非文學作品,我發現文學創作令人感到自由又刺激。非文學寫作像是在牧場圍欄中騎馬。你受到彷彿高聳柵欄般的事實所限制:故事情節必須正確無誤,時間線得要一絲不苟,人物描述務必符合事實,因為你所寫的是真實存在的人。文學寫作則像你輕輕引導馬慢步跑起來,接著騎著牠出了柵門,越過草地,奔向山群。你可以朝任何方向去寫。情節可以更改,你想怎麼描述筆下角色都可以。這讓我的想像力一飛沖天。
問:故事整體靈感發想從何而來呢?最初發想的主題與故事最後的面貌有哪些相同及相異之處?為什麼?沼澤女孩奇雅在孤獨中成長,又因為成長環境特殊,長期遭人排拒、似乎和社會格格不入,主角背景、個性如此設定的用意是什麼呢?
答:我的靈感來自我在非洲的研究。
我的第一版草稿是按故事的時間順序寫成的,但我決定在前面章節插入關於神祕凶殺案的回憶片段有其重要性。這是為了替後面的高潮埋下伏筆。
我想表現出孤獨和排斥能多麼深刻地改變一個人,以及,一個年輕女孩是如何找到韌性與力量,憑著一己之力解決問題。
問:《沼澤女孩》中的詩作、與您自己私下最喜歡的詩是哪一首?為什麼?您本身也有考慮出版詩集嗎?為什麼?
答:「正褪色的月亮,跟隨我的腳步……」是我在這本小說中最喜歡的詩。
不,我未來沒有任何出版其他詩作的計畫,不過感謝詢問!
(中/英原文)
正褪色的月亮,跟隨
我的腳步
穿過沒有遭到
陸地陰影打碎的光線,
跟我有著一樣的知覺
感覺沉默如同
一具冷漠的肩膀。只有你知道
一個時刻是如何能
因為孤獨而延長
至好幾哩
直到另一個邊界,
而當時間從沙子上
往後退去
天空又是如何
能在一次呼吸中展開。Fading moon, follow
My footsteps
Through light unbroken
By land shadows,
And share my senses
That feel the cool
Shoulders of silence.Only you know
How one side of a moment
Is stretched by loneliness
For miles
To the other edge,
And how much sky
Is in one breath
When time slides backwards
From the sand.
問:您為什麼會從事野生動物科學研究呢?和過去成長經歷、從小的夢想有哪些相關?開始寫作的契機是什麼?除了現職是否考慮過從事其他職業?為什麼?
答:我一向是個屬於戶外的女孩,熱愛觀察自然與野生生物。因此,對我而言,在大學裡修習動物學和動物行為學不過是我生活的延伸罷了。我從來就不想離開大自然生活,而且我永遠會向她學習。
問:您曾經造訪過的濕地、沼澤中,何處讓您印象最深刻?為什麼?當時造訪的情境是如何呢?
答:我這輩子在濕地與沼澤中度過了相當多的時光,從北卡羅來納州到喬治亞州、佛羅里達州與非洲。我最喜愛的回憶之一是和我母親一起在佛羅里達的沼澤進行獨木舟露營。沒有嚮導,就只有我倆、一艘獨木舟與一整片荒野。是我母親鼓勵我盡可能深入野外。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時,她會對我說,要到小龍蝦吟唱的地方去。
那些大自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