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一本否定預言的小說,卻意外成為了一則預言
伊坂幸太郎的《鯨頭鸛之王》是一本表現手法相當有趣的作品,以伊坂撰寫的小說,加上川口澄子協助繪製的漫畫,共同打造出一則在現實與夢境中穿梭的奇妙故事。其中漫畫部分並非通常那種插畫式的點綴存在,而是確實具有敘事上的意義,有些地方甚至還成了小說後段的伏筆,使這種作法就像是某些故事採取雙線進行的精采小說那樣,讓人既沉迷於當下的情節,也在心中不斷期待每回故事交錯的瞬間。
就情節而言,《鯨頭鸛之王》有點讓人想起伊坂的早期風格,在看似日常的故事背景中,透過個性鮮明的有趣角色,以及某些異想天開的要素,帶給讀者未必那麼壯闊,但卻保證有趣,於不知不覺間跳脫現實的一種奇特冒險感受。雖然這回《鯨頭鸛之王》中最為鮮明的冒險特質,主要來自以漫畫呈現,從伊坂十分喜愛的電玩遊戲《魔物獵人》(モンスターハンター)中脫胎換骨而來的「夢境」部分,但在故事的「現實」環節裡,伊坂則藉由更寫實的職場生態,使主角被迫解決公司問題的經過,成為了一種彷彿職場打怪的過程,並在其後的發展中慢慢切入不同角度,讓他因故得要努力捍衛家人性命,甚至是試圖拯救日本,因此照樣讓人讀得興味盎然。
有趣的是,從故事主題來看,《鯨頭鸛之王》也具備了伊坂近年的風格,在關注社會的面相上更為顯著,使本書巧妙呈現一種融合般的效果,既兼顧了微微溢出日常的奇幻特質,也在角色及情節方面更立基於現實,使我們若是細心觀察,便能發現《鯨頭鸛之王》的三名主要角色,基本上其實都是由於工作所需,因而得從不同角度面對社會大眾的人物類型。
身為主角的岸,是從客服中心調去宣傳部的零食公司員工。推動整個故事發展的池野內,則是一名個性奇特的東京都議會議員。至於第三個冒險要角小澤聖,甚至還是當紅的偶像團體成員。這三名角色各自以不同身分面對社會大眾,也使得《鯨頭鸛之王》的主題之一,就此透過他們遭遇的事件被巧妙地突顯出來。
從零食公司被捲入食安疑慮所引發的抗議事件,到公眾人物的醜聞或美談等情節,均藉由不同的角度表現出社會輿論那難以預測,隨時有可能改變風向的強大力量。而一些確實存在於當今社會,大眾可能在不明究底的情況下便聯手發起的言語暴力,則在故事的「現實」段落中,成為了雖說無形,但卻最為危險的存在,並使伊坂因而刻意於本書中讓「現實」裡的反派模糊化,透過這種輕描淡寫的方式,就這麼暗示著《鯨頭鸛之王》這部份的內在主題。
不過,要是從《鯨頭鸛之王》中文版發行的時間點來看,那麼本書最能引起讀者注意,甚至是令人大感怵目驚心之處,自然還是那些與新型流感有關的情節。
在《鯨頭鸛之王》中,伊坂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大眾對嚴重傳染性疾病的看法,以及相關事件可能會引發的恐慌等內容。就連像患者身分是否該被公佈的爭執,以及相關人士所會遭受到的壓力等情節,都在我們實際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此刻看來,真實到了一種令人詫異的地步。
從這點來看,伊坂在本書中所展現的洞察力確實令人佩服不已,不僅在這本日文版於2019年7月出版的小說裡預先指出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成功將相關情節與前述提及的主題給扣在一起之外,甚至還用更加關懷的角度,透過主角因女兒感染新型流感的遭遇及心態,帶領讀者以當事人的角度去看待這些事情,展現出了他作品中越來越為顯著的社會觀察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從這個角度而言,《鯨頭鸛之王》確實意外成為了一本具有明顯預言性質的小說,對於人性及大眾反應的描述也可謂極為準確,但若是我們從故事的發展加以審視,可能則會發現伊坂真正所想講述的事,其實正好與這種情況全然相反,提出了預言之所以成真,未必是那些內容真能預見未來,更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相信那樣的可能性,這才在不知不覺中,使我們就此依循著預言的方向而去。
這其實就有點像是現實與科幻創作之間的巧妙關係。有些科幻小說或電影對於未來的想像,可能會在漫長時間以後,成為後世生活裡的日常風景。當這類情況發生時,總會被不少人稱之為預言成真,甚至還因此嘖嘖稱奇。但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一切或許正是因為先有了那些創作,這才使得醉心於這些豐沛想像,並因此深受影響的人們,於日後努力將那些假想化為現實,最終使其成為了眾多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才對。
於是,或許我們能說,有許多預言之所以能夠實現,並非它們真的透過什麼超自然力量窺見了未來發展。事實上,使得一切成真的原因可能正是我們自己。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只有相信還未必足夠,我們必須更實際地加以推動及付出,才有機會真正使那些想像被化為真實,又或者是成功推翻那些我們不願它確切成真的駭人預言。
這正是《鯨頭鸛之王》的有趣之處,既一面努力地否定預言,卻也因為伊坂的洞察力,使其意外地成為了一種人性預言。
什麼是因?什麼是果?是預言成功預測了我們,還是我們在推動預言成真?在讀完《鯨頭鸛之王》後,你的答案又會是什麼呢?
※本文為《鯨頭鸛之王》書末解說修改而成。
►►去看伊坂幸太郎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