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深刻重要的事,愈要愉快爽朗地訴說──臥斧x冬陽對談伊坂幸太郎

 
「伊坂幸太郎是天才,他將會改變日本文學的面貌!」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曾如此盛讚伊坂幸太郎。從金城武主演的電影《死神的精確度》在台灣引發熱潮,到至今在亞洲擁有廣大的書迷,伊坂幸太郎的文字究竟有什麼魅力?又有什麼獨特的趣味?為邀請更多讀者踏進推理小說世界,獨步文化與誠品敦南店請來在類型小說領域耕耘許久的兩大推理人──臥斧與冬陽,一起聊聊這個難以被取代的作家。

無法一眼定義的伊坂遊樂園

甫開場時,臥斧與冬陽雙雙回顧自己對伊坂幸太郎的第一印象,臥斧提到,他與伊坂作品的初次相遇,是多年前的《死神的精確度》第一篇,當時並不覺得特別,直到後來碰上《天才搶匪盜轉地球》,才勾起他對伊坂的好奇。他認為伊坂式的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明明像是可預料的設定,後續卻往往超越讀者的想像,有著令人驚奇的發展。於是,他開始閱讀伊坂,也回頭重讀《死神的精確度》,正式推開了伊坂世界的娛樂大門。

冬陽則是從推理雜誌上連載的短篇小說開始認識伊坂,首次邂逅正是〈死神的精確度〉,第二篇是收錄於《Fish Story:龐克救地球》的<動物園的引擎>,雖然讀後的餘韻並不差,但仍十分困惑這究竟能不能算是「推理小說」?冬陽以《孩子們》為例,書中收錄〈銀行〉、〈獵犬〉、〈孩子們1〉、〈內在〉、〈孩子們2〉五個連作短篇,暌違十二年最新出版的系列長篇名為《潛水艇》,光看篇名,能想像是推理小說嗎?或者該說,從篇名不容易直覺聯想到故事會怎麼開展。

冬陽提到,在推理雜誌中,有些短篇故事非常前衛、充滿實驗性質,甚至會懷疑編輯是不是誤選。一般讀者可能會好奇,這算是推理嗎?當某種小說成為一種類型時,往往跟讀者有著不言而喻的默契。說到推理小說,我們腦中立刻會浮現如福爾摩斯般,綜觀一切的神探,詭異的凶殺案件、嫌犯,或是精密巧妙的機關設計,但伊坂作品從篇名就不走傳統的套路。

接著,臥斧舉出武俠小說與警察小說,談及一般讀者很難接受警察小說中出現會使用輕功或氣功的角色,這就是警察小說與讀者約定俗成的默契,比方奇幻世界中的魔法或奇異生物,作者不用特意解釋,讀者也能輕鬆接受背景設定。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對類型故事僵化的想像,厲害的創作者能抓住類型的精髓發揮,於是讀者會發現不照原本的框架,也能寫出非常精采的類型作品。

東野圭吾說過,只要有一個謎團在故事中懸而未決,就算推理小說。其實這把推理小說的範圍拉得非常大,等於所有大眾文學小說都能稱為推理小說。但大部分讀者眼中的推理小說,往往停留在既定的元素上,而伊坂的作品之所以讓人覺得不太像推理小說,是因為我們無法找到熟悉的偵探、密室或凶殺案件。比如,出道作《奧杜邦的祈禱》,或《重力小丑》、《家鴨與野鴨的置物櫃》等,都是乍讀之下,不知如何歸類的作品,或許只能視為娛樂小說。

不止是推理小說,還要顛覆你對世界的想像

然而,伊坂作品能歸進推理小說嗎?同樣身為推理小說作家的臥斧認為,現今的推理小說重點在於,應該要能為讀者重建一個思考的脈絡。故事的起始,我們會認為其中的某件事不可能實現,或是面臨一個弔詭的謎團,往往是讀者拿到的線索不夠多,或局限於習慣的視野評論,導致觀看的角度不對。如同時下許多新聞事件的評論,每當不同線索出現,我們便會做出不一樣的結論。

因此,推理小說的關鍵在於提供一個情境,讓我們重新思考自身的思考脈絡有沒有發生問題,也藉由推理小說得知,當我們學會掌握更多線索,用更全面的觀點去推敲,就會覓得更完整的真相。

在出版業界工作的冬陽提到,伊坂作品在台灣十分齊全,是很難得可完整地去談論創作歷程的作家。冬陽觀察到,部分作家的系列作品往往是銷量逐漸遞減,甚至幾乎是攔腰斬斷式的減少。一般讀者要從系列作品去認識一個作家,其實是非常不利的。許多出版社慢慢調整,讓部分作家的系列作品能以單書的方式來操作。像伊坂的作品中,系列作品相對較少,就很適合讀者從任何一本入門,不需要往前追,是相當成功的模式。

這次講座中主要談及的《孩子們》與《潛水艇》,就是能以單本切入的連作系列。相隔十二年出版的《孩子們》與《潛水艇》,核心人物是一天不胡鬧不舒爽的麻煩分子陣內,在《潛水艇》中已是資歷超過十年的家庭裁判所的調查官,以出乎意料的行事風格擄獲讀者的心。伊坂世界中常有這樣的角色,像是《孩子們》的陣內、《蚱蜢》中的殺手鯨,都是持有歪理闖天下、令人記憶深刻的類型。伊坂故事的親切之處,就是讀者多半能在學生時代找到類似的朋友,或者自己就是其中一員。於是,我們總會忍不住很想認識登場的角色,即使身邊真的有這樣的朋友,一定沒有一刻清閒。

娛樂,不代表譁眾取寵

伊坂幸太郎一直將自己定位在一個寫「娛樂小說」的作者。他的作品既非一般的大眾小說,也時常被懷疑能否算是推理小說,即使本人承認深受純文學影響,但寫出來的故事,最能貼切的歸類大抵還是娛樂小說。伊坂筆下的作品娛樂性非常高,即使不理會其中隱藏的深刻議題,依然能夠讀得開心,天馬行空的情節和充滿黑色幽默的對話,總能引得我們會心一笑。

但臥斧認為,伊坂作品的可貴之處,更在於並非只想撰寫譁眾取寵的娛樂小說。縱然充滿娛樂性,但不純粹是讓人發笑,什麼都沒留下的速食餐點。故事的核心一向都有伊坂希望能深入探討的嚴肅主題,只是選擇較為溫暖、有趣的外衣包裝,加上純熟的寫作技巧,讓我們能夠輕鬆地閱讀沉重的議題。

出道十五年來,伊坂幸太郎風格多變,在創作上進行過許多有趣的實驗,甚至會讓熟悉伊坂風格的讀者忍不住想問:「這還是我們認識的伊坂嗎?」講座的最後,聽眾紛紛舉手與兩位講者討論伊坂不同時期的作品,渴望了解更多伊坂創作的背後意涵與作家本人的奇思妙想。推理御貓Bubu也提醒大家,獨步文化最新出版的《陀螺儀》,特別收錄了伊坂幸太郎的紀念訪談,由作家親自現身分享創作路上的甘苦,期盼能與每一個曾從伊坂的故事中獲取能量的你,一起走過下一個十五年。

請問伊坂,這些是你說過的故事嗎:

  1. 所有故事都繞著對「人」的關注──關於《陀螺儀》
  2. 寫在伊坂幸太郎故事裡,那些譬喻、指涉、諷刺,不就是已經發生的事情?!
  3. 親愛的伊坂幸太郎,請告訴我,什麼叫做正義?
  4. 以「不論誰來讀,都能樂在其中。」為目標,我想繼續寫下去。 ──專訪伊坂幸太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