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重掌阿富汗,《追風箏的孩子》作者胡賽尼籲國際勿放棄
Photo Credit: unsplash

塔利班重掌阿富汗,《追風箏的孩子》作者胡賽尼籲國際勿放棄

編譯/愛麗絲

二十年前,美國及其盟國趕走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投入數千萬軍隊和數十億美元,重建阿富汗、訓練其國防部隊。然而,如今隨塔利班政權以超乎預期的速度重新控制阿富汗,這一切似乎都化為烏有。

記者兼作家艾赫梅得.拉辛德(Ahmed Rashid)曾於 2000 年出版《Taliban: The Story Of Afghan Warlords》一書,在 911 事件後,該書成為全球理解相關事件歷史背景的教科書。面對阿富汗如今情況,拉辛德相當沮喪,「同樣的事情一再重演,當蘇聯撤軍、內戰爆發,塔利班政權進入阿富汗、導致另一場內戰。這是令人悲泣的事實,阿富汗人民飽受四十年戰爭、衝突的蹂躪,至今仍無法過安穩的日子。」

眼見美軍撤離,拉辛德認為此舉無疑重挫阿富汗政府軍,「政府軍士氣低落,認為美國不僅在實際行動上抽身,在政治上也拋棄了阿富汗。」而在塔利班重新掌權後,阿富汗是否如時空倒轉,退回二十年前的情況?拉辛德認為,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塔利班從未闡明他們想要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我們都知道他們想掌權,他們宣稱自己不相信民主、獨裁統治、任何形式的專制政府。他們希望建立一個伊斯蘭政府,但從未說明細節。」

儘管從未闡明細節,過去二十年間,塔利班政權卻替重掌政權做足準備,「整個塔利班領導階層都設在巴基斯坦,他們一直在做準備,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特種部隊——稱之為紅色部隊。他們模仿了許多美國人打算在阿富汗做的事情。」如今塔利班政權變得勢如破竹、銳不可擋,過往其近乎禁錮女性的統治方式,宛如即將重演的一場惡夢,「就他們的行為、掌權的渴望、對公眾、女性、讓孩童受教育等政策而言,我並未看到塔利班政權與先前有何不同。」拉辛德更補充,「在進行對外會談時,我們從未在他們任何形式的任何代表團中見過塔利班婦女,這形同預示著未來。」

「阿富汗有很多小孩,但很少有童年。」——《追風箏的孩子》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童年時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成長,對如今情況,同樣憂心忡忡。

「我內心的悲傷難以言喻…..早上醒來,我看到新聞裡的喀布爾,那是我長大的地方、是我第一次學會如何走路的地方……儘管離開阿富汗很長一段時間,但我一直對故鄉懷抱著很深的情感。」胡賽尼從還住在阿富汗西部的親友處聽聞,「她說她聽到槍響、搏鬥聲,大概持續了幾天,當她再度出門,便見到塔利班的旗幟飄揚空中,我的朋友現在極度焦慮,她有女兒、孩子,他們都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事。」對此,胡賽尼試圖保持樂觀,「我唯一能想到的是,或許經過二十年,塔利班看清阿富汗這個國家已經和他們二十年前離開時大不相同,也許會認為必須改變自己的統治方式。如果阿富汗女性再度被剝奪任何有意義的社會參與,等同倒退回二十年前的狀態,但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塔利班打算怎麼做。」

面對美軍退場的終局之戰,胡賽尼並未將阿富汗陷入如今局面完全歸咎於美國,「我不相信阿富汗人民會拒絕美國的介入與存在,或許有極少數的阿富汗人是這樣認為的,但這些人不足以代表阿富汗的集體意識與認同。」胡賽尼以個人經驗為例,說明阿富汗人對美國政府的存在,有著「複雜、悲傷的情感或排拒」,但另一方面,美軍確實提供了穩定化的力量、也是 1990 年代時,阿富汗人民面對暴力行為、殘酷統治的緩衝。

「我希望呼籲美國政府和其他國家,不要在此刻放棄對阿富汗伸出援手,我知道美國政府抽身撤離,想減少他們所付出的成本,但……我希望告訴國際社會不要忘了阿富汗人民,不要讓他們成為無法被聽見的聲音,不要拋棄這個花費四十年追求和平的國家。我希望大家能團結一致,阿富汗人民不該遭受暴力對待、他們的人權、特別是女性權利應當受到保障。我請求國際社會對此議題必須態度堅定一致,千萬不要讓阿富汗重回 1990 年代,當時嚴峻、近乎反烏托邦的情況。」胡賽尼語帶悲傷,懇求世界不要撇開目光、撒手不管。當年哈山對阿米爾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在這片動盪不安的土地上,迴盪不已,但願有一天,孩子們歡快追逐的風箏,能再度飛上天際。

資料來源:

  1. ‘Kite Runner’ author on the Taliban takeover: ‘Hard to describe how devastating it is’
  2. Not Much Has Changed With The Taliban, Says Noted Journalist
  3. ‘Taliban’ Author Fears Threats To Civil Society Progress Made By Afghans

傷痛的起點:

  1. 阿富汗內戰頻頻,在巴基斯坦的援助下,塔利班趁機崛起
  2. 【經典也青春】若你遺忘了呼喚——龐文真談卡勒德.胡賽尼的《遠山的回音》
  3. 軍事干預有許多方式,但每任美國總統都會遵守一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