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製謎解謎的樂趣之外,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專訪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入圍者王稼駿
文字/王稼駿;筆訪/愛麗絲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今年邁向第 19 屆,早已成為台灣推理史上持續最久、栽培作家數量最多的文學新人獎項。
今年共有四篇入圍作,分別為王稼駿《願望列車》、冒業《千年後的安魂曲》、何其美《鐵皮屋裡的螢火蟲》、懶神《請收看謀殺直播》。此次我們藉文字筆訪,讓讀者一窺推理小說背後、這些創作者的故事。
問:您大多是如何發想推理小說的呢?大致上的流程是什麼?有哪些元素會是最初定下的呢?您認為撰寫推理小說最困難的是什麼?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答:在小説構思的最初期,通常是某一個靈感閃現,萌發想要將它寫成故事的衝動。往往這個靈感是一個讓我自己着迷的懸念,會瞬間引發閲讀興趣和難以猜想到解答的 idea,圍繞這個懸念,展開人物和劇情的構思,盡量使得故事在氣質上整體統一。我所遇到寫作時最困難的時期,是撰寫長篇小説的後半段,往往一篇作品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完成,寫作熱情和耐心在前期被消磨殆盡,最後的部分會比較費力和痛苦。我解決的方法便是制定詳細的寫作計劃,前期充分準備故事大綱和人物小傳,并且强制規定自己每天的寫作字數,在計劃的寫作進度中完成作品。當然,在完成作品後,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問:您大多是如何替角色命名的呢?在創作推理小說人物時,會有哪些現實生活的參考對象嗎?
答:我不太擅長為小説和小説人物起名字,我通常會使用偷懶的辦法,通過翻找通訊錄或者好友列表,來選取適合角色個性的名字。
我小説中,經常會將身邊的親朋好友寫進去,當然會做一些改動和加工,細節上的還原,會讓故事和人物更加真實。不過隨著我寫的小説越來越多,身邊可以利用的素材也越來越少了,希望可以認識更多有趣的朋友。
問:您對推理小說的喜愛是怎麼培養起來的呢?這和您的成長經驗、家庭背景有哪些相關嗎?您平時閱讀偏好哪些作者的書籍呢?除了推理小說,還有哪些喜愛的書籍類型嗎?您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推理小說是哪一本呢?為什麼?
答:記得看的第一本推理小説是江戶川亂步的《白髮鬼》,當時是我的妹妹讀後推薦給我的。當時電視臺也在熱播《名偵探柯南》的動畫片,之後又是日劇《古畑任三郎》上映,於是徹底讓我成爲了推理小説的愛好者。在發現了“推理之門”這個網站之後,認識了許多同好,慢慢走上了創作的道路。
也不知道算不算遺傳,我的父親在八十年代曾經在報紙上發表過散文,他也是從事的需要撰寫報告之類的文職工作,不過他倒是從未指導過我的小説寫作。除了推理小説之外,我閲讀得較多的書應該算是世界名著了,偶爾也喜歡看一些青春愛情的文學。
對我影響最大的書,要分爲兩個階段來說。在我寫作初期,深受橫溝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影響,當年也是深愛這套探案集。而對於目前的我來說,我最喜歡的作家是日本的天童荒太,十分喜歡他的《永遠是孩子》一書,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爲他那樣的作家,以及寫出如此悲天憫人的作品。
問:您認為寫作的意義是什麼呢?您覺得寫作過程裡最困難、最美好的分別是什麼呢?未來還有哪些創作計畫嗎?
答:創作推理小説,除了製造謎題破解謎底的智商快感和樂趣之外,小説希望可以給讀者帶來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曾經看到一位韓國的編劇説過,她希望自己寫的連續劇,可以讓一位站在橋上準備跳下去的自殺者,腦海中會想起今晚的那集連續劇不能錯過的念頭,這便是她最大的成功。我同樣也希望讀了我的小説之後,可以對讀者當下遇到的挫折,或是人生,有一點點小小的幫助就夠了。
每當開始在腦海中構思新的一部作品時,以及一部作品最終定稿時,都是美好的時刻,總是會迫不及待地希望有人可以看到它。寫作過程中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當一篇小説寫到一半的時候,發現起初的構思在寫出來之後,遠遠沒有達到預期,陷入這種自我懷疑之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目前已是 2021 年的 9 月,創作上的計劃和以往一樣,盡可能參加獎項磨練自己。而之前一些完成的作品加以修改之後,希望可以早日出版,大約會有 2、3 本長篇需要修改,另外有一本以 12 個星座命名的短篇集,目前完成五部短篇作品,想要分爲上下冊集結出版。
只要有讓自己爲之振奮的構思,那麽我就有一直寫下去的動力,直到寫出讓我自己驕傲的那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