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是一種虛假的分類,問題從不在即時

文/黃哲斌 近幾年,台灣媒體追逐「即時新聞」的種種怪狀,成為社群媒體及新聞圈的熱門話題。「即時新聞」是台灣媒體的原罪嗎?新聞的本質難道不是速度、不是當下?國外新聞界如何看待此一議題?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阿倫茲(Brett Arends),曾以 CNN 誤報波士頓爆炸案已偵破、福斯新聞名嘴庫爾茨(…

在這個時代,擁有不如租用──因為唯一夠快的速度就是即時,最好用就是隨選即用。

文/凱文.凱利 有了使用權,新的事物也可以即時提供。除非能即時運作,不然就不算在內。比方說,計程車很方便,但還不夠即時。可能要等很久才能等到,就算叫車也可能等很久。最後的付款程序很累贅,也是個麻煩。還有,車資一般來說太貴了。 即時計程車服務Uber打亂了運輸業,因為它能改變時間差。叫車時,不需要告訴…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怪受眾,怪媒介,不過就是世代鬥爭

馬習會前夕「獨立評論@天下」(下簡稱獨評)撤掉黃丞儀的文章的風波似已暫告段落,不過事件當時曾柏文與黃湯姆的評論,固然較有見地,卻不夠重視媒介的性質,搔不到癢處[1]。 曾柏文的分析是,獨評仍以雜誌組稿的邏輯管理網路平台,後續歸咎(更像埋怨)作者的危機處理又雪上加霜。我大致同意。全球資訊網的邏輯本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