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桑跟你我想的不一樣

文/敦子媽媽 到店裡上班了幾天後,我才發現媽媽上班都沒有穿旗袍,問了前輩才知道,原來我們 Group 裡的媽媽們是不用穿旗袍上班的。開大高衩的旗袍,只會出現在小姐的身上。 一般人提到「媽媽桑」這三個字,腦海裡大概會有很多想像畫面。但說真的,我們家的媽媽其實一點風塵味都沒有。 嚴格說起來,我們家媽媽不…

【閱讀夏LaLa】風格~轉變人生的關鍵!

何謂「風格」?買貴的東西就是有品味?穿寬鬆的衣服就是沒品味?二十八歲被嫌不夠莊重卻又被叫老妹?前中年男子打電動就被嫌棄怎麼那麼幼稚?廁所陰陰暗暗的才是文豪眼中的美?乍聽毫無關聯的小事件,全部都和風格有關!但是,一個普通人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 本集《閱讀夏LaLa》,夏宇童、陳夏民從…

人沒有品味,通常是因為主觀意識太強,又沒有累積足夠的客觀知識

文/水野學;譯/葉韋利 客觀知識的多寡,決定了品味的好壞 品味是建立在知識之上,這個觀念我應該已經傳達得很清楚了。 不過我想再說明一點,我並不是指任何知識都一定是好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想想流行時尚。 假設有位A君,從學生時代起,「總是穿著看起來很普通的針織衫,卻令人覺得既時尚又有品味」。 對時尚沒…

品味是現代人的禮貌,不需要品味的工作正在減少

文/水野學;譯/葉韋利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及企業存亡的時代 有些人認為「品味跟自己沒什麼關係」。 反正自己既不是創意總監也不是設計師,從事的工作似乎也不會受到品味好壞的影響,平時講到品味,大概只有挑選衣服的場合吧……。 我認為這完全是錯誤的想法。 我並不覺得有任何一項工作不需要品味。就算真的不需要,身…

只要有人發問我都傾囊相授,good design company是一家「零商業機密」的公司

文/水野學;譯/葉韋利 品味並非與生俱來 通常我都很乾脆地公開一切。 比方說,只要有人問我:NTT docomo的品牌──「iD」是怎麼產生的?「熊本熊」為什麼是黑熊?我都會照實回答。 在接受採訪時,只要被問到怎麼產生創意?怎麼創作?我總是知無不言。至於當中的本質和具體步驟,也會在演講或大學課堂上詳…

「這個考試不會考!」學校教育為何讓我們成為「音癡」與「畫畫很醜」的沒自信大人?

文/水野學;譯/葉韋利 孩子們天生懂得展現「品味」 人們對品味之所以會產生誤解,認為它難以捉摸,且只有少數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的人才能擁有,或許就是因為大家想到品味時,往往會聯想到與美術、藝術或設計相關的事物。 其實多數人在童年時期都曾接觸過美術或藝術。 而且也沒有限定要生長在藝術世家,或是父母對此特…

美術教育誤讓孩子過於看重術科,妨礙了「品味」培養

文/水野學;譯/葉韋利 美術課、體育課和音樂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時光,卻常因為「對將來沒有幫助」的觀念而逐漸遭到忽略,實在令人遺憾。 然而,我認為這些科目的教授方法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身為一名創意總監,更是覺得「現行的美術教學方式非常可惜」。 小學有美勞課,多數中學也有美術課。 但有多少人…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編輯選書和樂高之間,有什麼關係?

每家出版社的作業方式不同,編輯得面對的書籍也不同,有的時候編輯會自己參與版權選購、談判議價、編輯自己選定的書,有的時候編輯要編的書是公司分派的──編輯百百款,要編的書萬萬種,編輯的文字底子越好,越能保證編好的內容品質,興趣越廣,越能找到合適的包裝方式。 畢竟,雖說每本書的「生身父母」或許該算是作者,…

我們為什麼對某些食物情有獨鍾?

文/歐雷・莫西森、克拉夫斯・史帝貝克;譯/王翎 澳洲感官科學專家約翰・普斯考特(John Prescott)多年來鑽研知覺如何形塑我們的飲食偏好,他在專書《味之道:我們為什麼特別喜歡某些食物?》(Taste Matters: Why We Like the Food We Do)中剖析造成人類喜歡或…

去挪威人家中作客,帶一雙不是拖鞋的室內鞋是基本禮貌

文/李濠仲 我之所以一直提到「受邀做客」這件事,是因為多數情況下,我都是藉由造訪挪威人的機會,見識到屬於「挪威風」生活化的一面,許多當地的儀節和習俗,也是從中獲得顯現。 挪威人是個性格略顯羞澀的民族,即使是熟識的朋友,通常也很少互相登門拜訪,但對於我們這種過去和他素昧平生的外國人,有時則又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