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人了──專訪陳夏民《失物風景》

文/莊勝涵;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陳夏民的「決定之書」 如果陳夏民2014年的《那些乘客教我的事》(以下簡稱《乘客》)是蒐集那些與他人偶然交會的吉光片羽,尋找相濡以沫的溫度,那麼相隔四年(2018)出版的《失物風景》(以下簡稱《風景》)則退藏於密,整理回憶皺摺中尚未被安頓的情節,面向自己。…

一面寫主角們陷入危機的場面,一面努力擤鼻涕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前幾天與剛出新書《失物風景》的友人夏民在線上閒聊,他說到2018年終於結束了,今年很忙之類;俺說其實年年都忙,而且俺準確地記得2017年的年末俺在忙什麼。 那事的起因要再往前推兩年。 2015年的下半年,俺正在寫長篇《抵達夢土通知我》的稿子。這部長篇在…

消失在宇宙盡頭的雙胞胎兄弟

文/陳夏民 每年有一兩次在深夜行走時,會想起那個消失在宇宙盡頭的雙胞胎兄弟,想問他如今安好否。 不,我並沒有雙胞胎兄弟,也不像某些恐怖片中飾演的,身體內藏著原是雙胞胎兄弟的胚胎(還是真的有,只是我不知道?),對方對順利來到人世的我抱持著夾雜著嫉妒的殺意。 二十三歲時,矮小的我曾經胖到八十多公斤,最後…

【一週E書】在離別的季節,回頭看看失去的風景

文/犁客 2018年只剩最後幾天。 有的人在這時早已計劃了來年的種種目標,有的人的計劃最遠只到過幾天去哪裡跨年,有的人會開始檢討這一年沒做好的種種工作,有的人只想在最後幾年清空待辦事項。 其實,最好的做法,是緩下腳步,別急。 我們上班族,大多是身為號稱「中產」實際上處於M型社會低端現代中產階級,小小…

也算是都市人(吧)

文/陳夏民 我在桃園市出生,小時候住在連接桃園縣與臺北縣鶯歌鎮的桃鶯路附近街巷,每次要進市區去何嘉仁美語補習,就要走到龜山工業區旁的「大智路口」站牌搭市內公車出發。還記得那時候的回數票是一張卡紙,上面印著桃園客運的印花和數字格子,每次司機取走車票要剪時,都深怕他會太粗心而多剪了半個格子。 上車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