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沒稿費但有額外好處?平台和作者該思考的是⋯⋯ 發表於 27 9 月, 2019 By 朱家安 Photo Credit: Unsplash 利申:這個平台有給我稿費。 這時代,生產和發佈內容是一筆生意,有機會賺錢,最顯著但不道德的例子是:新聞媒體為了創造聳動的內容,往往不惜作假、自導自演。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創造內容需要代價。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商業生態系需要三種不同的角色:點、線、面,相互依存不可或離 發表於 25 3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omline43 文/曾鳴;譯/李芳齡 在科技業,「生態系」是一個被過度使用到令人翻白眼的流行語,但在阿里巴巴,「生態系」這個名詞很重要,被用來對準策略目標,診斷事業是否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 生態系有個核心思想。傳統的定位概念認為,每個公司大多獨立決定自己的策略,但在生態系中,每一個參與者的成功都得仰賴其他參與者,它們是相互依賴的。 在這裡,我們可以更精確地把商業生態系(business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主導政策的官員還不了解這本書揭露的現況,但你不能不知道! 發表於 2 4 月, 2018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出國參加研討會或旅遊,招計程車有時候不是件輕鬆的事,因為很多國家的計程車司機不說英語,要不然就是我不清楚計價方式,或者擔心司機亂繞路。有次我出國查路線,Google Map出現了搭乘Uber的預計車資,幾位朋友一同搭乘,居然和搭公車的價錢相去不遠,我的Uber處女航於是開啟。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工業革命改變了全球,利他主義完成了去中心化,未來人類世界將產生巨大變化! 發表於 17 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unSplash by alex-knight 文/萬寶投顧董事長 朱成志 2017年5月23日Google 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慧AlphaGo「Master」打敗了人類的冠軍圍棋手60場連勝,棋力超過人類3子。 我小時候學圍棋打棋譜,被這則新聞震撼沒多久,完全由電腦自己去發展,按照人類圍棋譜學習的AlphaGo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在機器、平台、群眾崛起的時代,企業過時了嗎? 發表於 17 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unSplash by jehyun-sung 文/台大管理學院院長 郭瑞祥教授 《機器,平台,群眾》是兩位MIT學者布林優夫森與麥克費延續《第二次機器時代》的續作。第一本書探討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本書《機器,平台,群眾》探討的主題類似。但聚焦在企業:快速演進的科技正在改寫企業的遊戲規則,企業必須重新思考未來。 本書的書名《機器,平台,群眾》就是作者的核心觀點。由於機器學習的快速進展,有三大趨勢正在改寫競爭。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告別平台,品牌電商活得更好 發表於 2 8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exels 文 / 何佩珊 2017上半年台灣電商市場有些不太平靜,PayEasy、17Life、86小舖等頗具規模也相當資深的電商業者接連傳出「瘦身」消息,好像真的有一種凜冬將至的危機感。但仔細細看烏雲背後,其實還是有一片青草地,上面仍長滿許多充滿活力的品牌電商,正成長茁壯。而同時間另一股依品牌電商力量而起的新商機也已經浮現。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讀者不付費、出書版稅低,書寫者都靠什麼過生活呢? 發表於 10 7 月, 2017 By 黃彥霖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黃彥霖 在現代做一個書寫者並非易事。藝術資金縮水、記者成群解雇、廣播預算削減,出版界的生態如持續變動的地殼,想單純以書寫維生越來越難。 澳洲兩位作者莫爾浩斯(Frank Moorhouse)和艾爾譚(Ben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指尖下的大數據,挖掘行動裝置無限商機! 發表於 16 3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VIKTOR HANACEK 文/鄭江宇、曾瀚平 指尖與行動裝置間的互動其來有自,約略可從2007年蘋果公司發表第一代智慧型手機談起,當年iPhone教大家用酷炫且直觀的「滑」來操作介面,暗喻人們原來所慣用的傳統按鍵式手機有多麼不便操作,自此「指尖運動」開始在全球社會蔚為風潮。 到了2016年,這種透過手指來使用行動裝置的行為看似再平常不過,過程也成為人類「需求表達」與「需求滿足」的重要演進: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在媒體失效的年代,我們到底看的是新聞還是平台?是內容還是服務? 發表於 20 8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天下文化 我們看的到底是新聞還是平台?是內容還是服務?當互聯網顛覆了新聞產業──包括其關係、形式與商業模式──卻也為新聞的改善、擴張、重新想像與長久維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機會。 完整文章